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蓝鲸?
电脑版 2020-11-29 16:56
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蓝鲸?各国是如何保护蓝鲸的?: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其体长可达30米,体重超过150吨,目前有科学:-蓝鲸,
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其体长可达30米,体重超过150吨,目前有科学记录的最大蓝鲸长度可达33.58米,体重更是超过200吨,它们真的是地球上最壮观的生命。
图注:人类在南极捕获的蓝鲸,图片来自网络
蓝鲸曾经遍布地球的海洋之中,数量相当多,仅仅是南极海域的蓝鲸数量就达到24万头。20世纪之后,随着捕鲸技术的提高,人类开始大规模捕杀蓝鲸,使其数量降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直到1966年其被全面保护。
随着捕鲸的结束,蓝鲸的数量开始缓慢回升,2014年估计其数量在10000至25000头之间。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蓝鲸列为红色“濒危物种”。
北大西洋有600至1500头。
北太平洋,特别是北太平洋东部的蓝鲸数量已经增长至2200头,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原来的97%左右。
南极海域的蓝鲸数量为2280头,还不及捕鲸时代开始之前南极海域蓝鲸数量的1%。
印度洋水域的蓝鲸数量也超过1000头。
以上不同海域蓝鲸的数量来自于不同年代的观测与估计,目前蓝鲸的数量在缓慢增长,其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其依然属于濒危动物,需要我们的保护。
2我来也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蓝鲸是鲸目须鲸亚目鳁鲸科的一种体型巨大的鲸鱼,长可达33米,重达181吨。
由于蓝鲸的皮下有一层厚厚的脂肪,可以做肥皂,鞋油等。因此蓝鲸遭到了捕鲸人的大量捕杀。
在20世纪初的时候,各大海域都分布着较多的蓝鲸!在人类捕鲸活动未开始前,蓝鲸最大的族群是在南极海域,估计大约有239,000只(范围介于202,000与311,000之间)。
但是,在随后的的40年时间里,捕鲸者的肆意疯狂捕杀使得它们几乎灭绝。直到国际社会在1966年开始保护蓝鲸时,它们的数量才又缓慢的增长,达到了16000头左右。
而现在,全球蓝鲸数量基本上保持不变,总数在3000-4000头之间。
人类社会的垃圾进入海里对海洋造成污染,多氯联二苯化学品会在蓝鲸血液内聚集,导致蓝鲸中毒和夭折,同时日益增加的海洋运输造成的噪音,掩盖了蓝鲸的声音,导致蓝鲸很难找到配偶。这些都导致了蓝鲸族群的数量下降!
希望各国能拿出强有力的手段,保护蓝鲸,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课本上才能知道地球上还有过蓝鲸这个物种!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3
众所周知,蓝鲸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海洋哺乳动物。迄今为止,记录在案的最大蓝鲸长度达到了33.5米,有将近10层楼那么高,重达200吨(另一种说法是190吨),这是地球上自生命诞生以来已知最大的哺乳动物。
蓝鲸属于须鲸亚目的成员,它们通过鲸须滤食海洋中的磷虾,尤其是南极磷虾,这是蓝鲸最为重要的食物来源。
▲一条29.5米长的蓝鲸与大象、人类的对比图。
▲巨大的蓝鲸头骨。
然而,就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如今却面临着灭绝危机19世纪末,当人类文明还未对海洋生物产生强制干扰时,蓝鲸在几乎所有的大洋中都有一定的数量分布。
20世纪,全球捕鲸业掀起了一股股捕鲸狂潮。从1904~1967年,仅在南半球,就有35万头蓝鲸惨遭捕杀。1931年可以说是全球捕鲸业的鼎盛时期,仅一个季度内全球的捕鲸船就猎杀了29,000头蓝鲸。
1967年是决定蓝鲸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禁止在全球范围内商业捕杀蓝鲸。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目前还存在有2000头左右的蓝鲸,全球蓝鲸的种群数量估计在10000-25,000只之间,这个数量只占到1911年全球蓝鲸总数量的3~11%。
目前,蓝鲸群体大多数都存在于南极附近的海域,约2280头。在东太平洋也有1647头左右的蓝鲸;另外,1000~2000头存在于北大西洋;智利海岸也有570~760头蓝鲸活动。其余的蓝鲸零星分布于新西兰沿海、北印度洋以及北太平洋中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蓝鲸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虽然现在商业捕鲸已经不再是蓝鲸的威胁,但是由于蓝鲸的繁殖周期长,种群恢复速度极慢,而且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蓝鲸面临着新的生存危机。
蓝鲸面临的新威胁:保护蓝鲸一刻也不能放松目前已知的对蓝鲸产生潜在危害的人为因素分别如下:
1.渔网纠缠
201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外海,一头蓝鲸的身体被商业渔网紧紧缠绕,最终导致了这头蓝鲸的死亡。
2016年,又发生了三起类似的案件。这些被扔在海洋中的废弃渔网会极大降低蓝鲸的繁殖能力与寿命,还会限制蓝鲸的游泳自由,使其更容易遭到外界伤害。
2.海洋噪声
不同的须鲸对海洋噪声的反应程度有轻有重,其中生境位移、听力损失、航向误导是主要的负面影响。
3.污染物及海洋微粒塑料
目前,科学家已经在地中海长须鲸的胃内发现了大量微粒塑料,同属于须鲸家族的蓝鲸也很有可能面临同样的遭遇。微粒塑料中的邻苯二甲酸盐是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会对蓝鲸的消化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4.气候变化
在全球气温升高的影响下,南极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硅藻等浮游植物的数量会因此大大减少,而浮游植物是磷虾的重要口粮,磷虾又是蓝鲸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全球气温升高最终会导致蓝鲸的数量下降,这也是最严峻的潜在危险来源。
5.自然捕食
蓝鲸虽然身形庞大,但也存在天敌。目前已知能对蓝鲸构成威胁的物种是虎鲸。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拍摄到的蓝鲸中,有3.7%的个体身上都有虎鲸的咬痕,在西部海域拍到的蓝鲸中有高达42.1%的个体带有虎鲸的咬痕。
第1次人为记录到的“虎鲸群捕杀蓝鲸”的案例发生在2003年9月,当时东太平洋的一头幼年蓝鲸被一群虎鲸围攻并杀死。第2次发生在2019年5月,地点在澳大利亚西部海域,无人机拍到一群虎鲸杀死并吃掉了一条亚成年的蓝鲸。
总结蓝鲸的平均寿命高达80~90年,每一头幸存下来的蓝鲸都已经或将要面积无数的生存挑战。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群温柔的海洋巨人能够再次繁荣起来!
42002年科学家估计全球的蓝鲸数量介于5000-12000头,世界自然基金会2014年的估计值是1-2.5万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评级为濒危。有些纪录片里说8000-9000头也没问题,但是网上有些人说蓝鲸只剩50头那就不对了。
蓝鲸是地球史上已知的最大动物,长可达33米,重达200吨(约33头大象),极限体重理论上可达239吨。蓝鲸的心脏和甲壳虫汽车一样大,小孩可以钻进蓝鲸的动脉里。它的胃能容纳1吨磷虾,每天需要吃4吨磷虾。它们是地球上声音最大的动物,甚至比喷气式发动机还要响亮。他们的呼叫达到188分贝,而喷气式飞机达到140分贝。它们的低频哨声可以传到数百英里,并可能被用来吸引其他蓝鲸。
蓝鲸曾深受捕鲸业的危害,据统计,到20世纪70年代全球完全停止商业捕获蓝鲸为止,仅南极海域就有33万头蓝鲸被杀害,尤其是1930-1931年这一捕捞季,南极就失去了29400头蓝鲸。而与蓝鲸数量的历史高位相比,70年代的蓝鲸种群已经萎缩了99%。
自1966年以来,蓝鲸一直受到国际捕鲸委员会的保护(这一国际组织旨在调查鲸的数量,制定保护品种和非保护品种、开放期和禁捕期、开放水域和禁捕水域、捕捞时间和工具等以及对捕鲸业进行严格的国际监督,日本在2019年退出了国际捕鲸委员会)。目前一些蓝鲸种群的数量正在以每年7%的速度恢复。但许多种群规模似乎仍然很小,有些种群难以研究。
蓝鲸目前分为4个或5个亚种,有两个蓝鲸亚种侏儒蓝鲸和北印度洋蓝鲸的数量未评估。
按照国际捕鲸委员会的资料显示,南半球大规模捕杀之前的蓝鲸数量可能多达20万-30万头。1998年估计约有2300头,每年增加2.4%-8.4%。目前已对南极蓝鲸进行了评估,生活在南半球的另一亚种侏儒蓝鲸则还未进行评估。
目前已知最大的蓝鲸种群是由约2000只个体(北方蓝鲸)所组成的,活动在东太平洋,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达黎加之间。智利海岸的蓝鲸数量有570-760头。
北大西洋的蓝鲸目前的状况尚未得到充分评估,但令人鼓舞的是,有证据表明,至少在中部地区数量有所增加。冰岛外约有1000只动物,圣劳伦斯湾有数百只。它们在大西洋东北部仍然很少见。
北印度洋的种群数量未评估,这一地区的蓝鲸是属于独立的北印度洋亚种还是属于侏儒亚种目前还没有结论。
目前仅存的几个捕鲸国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捕杀蓝鲸,蓝鲸最大的威胁是海洋污染和全球变暖。人类幸运的与这种地球史上最大的动物处于同一时代,如果蓝鲸消失了,那对自然和人类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5蓝鲸现在只有200~453头幸存者。这是根据在南半球经过8年的调查得出的,已经濒临灭绝
6如果造物主把蓝鲸的数量和日本人的数量划等号就好了??
72017年数据是50头左右,这种数量的种群,灭绝是迟早的事。
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主要跟身躯颜色有关 叫蓝鲸 蓝鲸是迄今为止一直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动物。成年蓝鲸体长可达108英尺(33米),重达180公吨(1.8万公斤),有时可以长到更大。它们确实通体蓝色,准确地说是蓝灰色。蓝鲸以前曾濒临灭绝,现在全球有1.2万只。这个数字看起来似乎很大,但是有人认为,在20世纪有组织的捕鲸业出现以前,全世界的海洋中有多达24万只蓝鲸,是现在的20倍。 蓝鲸的任何特征都是最优秀的。下面列举一些:蓝鲸舌头的重量可达2.7公吨,它的心脏重达1300磅(600公斤),与一根直径9.1英寸(23厘米)的主动脉相连。刚刚出生的蓝鲸,平均重量是6000磅(2700公斤),而且每天体重平均增加200磅(90公斤)。8不到50头吧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