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司马懿为何无法染指曹魏东线兵权?你也不看看历任征东将军是谁?

电脑版   2020-11-29 16:38  

司马懿为何无法染指曹魏东线兵权?你也不看看历任征东将军是谁?:司马家篡魏过程中,淮南军区的抵抗是最为激烈的。淮南三叛,此起彼伏,司马家花了很长时间都没

1

司马家篡魏过程中,淮南军区的抵抗是最为激烈的。

淮南三叛,此起彼伏,司马家花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彻底控制该处。

之所以如此,与当时淮南军区特殊的情况有很大关系。

特殊的淮南

魏国的国防重心,主要在四处:北线的幽州、西线的关中、南线的荆州、东线的淮南。魏国在这四处分别设立了东西南北四征将军。

淮南,是魏吴争夺的重心。

我们知道,自曹操四越巢湖开始,曹魏攻势的重心一直放在淮南。

相比之下,曹魏对益州、荆州的攻势就少得多,规模也小得多。

而曹操死后,魏吴争战中,不管是魏伐吴,还是吴伐魏,荆州通常都是辅攻方向,淮南才是主要方向。

因此,此处魏军的力量非常强大。

一直以来,曹魏对此地管理人选都非常重视。

一开始,该地的负责人由诸夏侯曹担任,夏侯惇、曹休都曾做过该区域的负责人。

曹休死后,曹魏集团老臣满宠接任。满宠虽不是诸夏侯曹本家人,但是从曹操入主兖州时就跟随曹家,可谓曹家绝对信任的老臣。

可以说,在很长时间内,淮南都拥有很强的军力,而且都牢牢掌握在曹家或曹家亲信手中。

权力的游戏

魏明帝死后,曹爽、司马懿开始联合辅政。

曹爽、司马懿将老臣满宠调回中央(不知是因为满宠年事已高,接回来享福,还是为了防止满宠坐大)。

当时,曹爽、司马懿表面上合作关系还不错,对于征东将军之位,不敢过于偏心。

而从各方面来说,王凌,都是最理想的接班人。

王凌在东南二十余年,有文武全才,表现卓越,在当时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问题是:王凌,是独立于曹爽、司马懿两家之间的另一势力。

王凌与司马懿有些类似,他是王允(就是除董卓那位)的孙子,家族影响力在当时比司马家还高。而且,他人脉甚广,与郭淮是亲家,与夏侯玄(曹爽集团)、司马懿关系都不错。

显然,曹爽是不希望王凌像曹休、满宠那样在淮南主事的。

在打压司马懿后,曹爽开始对淮南动手。

曹爽做了手脚,安排了两个人进入淮南。

一位是文钦,这位将领是曹爽的死党,被任命为淮南牙门将、庐江太守,算是曹爽插入淮南的一颗钉子。

另外一位是诸葛诞。此人的政治立场很不明确。他既和夏侯玄关系颇好,又和王凌、司马懿是姻亲。

诸葛诞被安排到扬州主官民事,显然,可以分王凌之权。

因此,淮南三叛前,淮南地区的主要权力人物,是曹爽派(文钦)、独立派(王凌)和中间派(诸葛诞组成),司马家在这里毫无基础。

这个格局,也注定了淮南地区的军权体系十分复杂,司马家不可能简单直接地拿回来,也注定了该地区各派力量很难团结起来一致反抗司马家!

分而制之

司马懿夺权后,如何处理淮南问题,成了一道难题。

淮南军权不夺,司马家不安;

淮南军权夺急了,东吴有机可趁,对司马家也不利。

司马懿收关中军权时,一纸调令,征夏侯玄入朝即可。

对淮南可不能这么玩!

司马家表现出了稳健、精密的政治手腕。

司马家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逐渐夺取了淮南军权。

1、联文钦、诸葛诞,消灭王凌。

征东将军王凌,是当时唯一可以和司马懿抗衡的人物。

他所掌握的东线军队,兵力雄厚,除此之外,征西将军郭淮是他妹夫,征南将军王昶对他“以兄事之”,荆州刺史王基受恩于他。

但是,司马懿知道:他本人在关中、荆州影响力也颇深,除非自己到了墙倒众人推的地步,否则,这两处威胁不了他。

王凌的软肋是:对淮南的控制不稳固!

曹爽安插的文钦、诸葛诞分了王凌许多权力!而且,他们三人在权力摩擦中早已势同水火!

司马懿不动声色地继承了曹爽压制王凌的政策,对文钦、诸葛诞加官进爵,以固其心。

最后,在文钦、诸葛诞的配合下,当司马懿前来时,王凌连抵抗的基本力量都没有,迅速投降了。

2、削弱诸葛诞、文钦,分而制之。

这一步,是淮南三叛中仗打得最大,代价也最大的一步。

消灭王凌后,为了保持淮南稳定,司马家仍然没有直接安排人来接过淮南。

诸葛诞担任镇东将军。

随后,司马家利用诸葛诞东关战败的机会,把他调去作镇南将军,以毋丘俭为镇东将军(诸葛诞并没有被降级,新来的毋丘俭也非司马一系,故众心仍安)。

如此,毋丘简虽多有战功,但毕竟在淮南无甚基础,因此,淮南地区地区实际上只剩下文钦的力量了!

诸葛诞虽然仍为镇南将军,但调离淮南,实力也受到了削弱!

随后,在夏侯玄被杀后,毋丘俭、文钦起兵,诸葛诞虽与夏侯玄为友,但厌恶文钦(多年权力摩擦,成了死敌),不但不相助,反而替司马家担任起了急先锋。

3、轻松解决诸葛诞。

此时,不安定势力,只剩下“中间派”诸葛诞了···

不必讲了吧!

后记

完成对淮南三叛的镇压后,司马家在淮南的基础仍然不甚稳固。

石苞,是司马家从底层提拔出来将领。司马炎,是一位颇为豁达大度的君主。

可是,在石苞掌管淮南地区时,司马炎猜忌石苞,险些引发再次动乱!

可见:司马家对淮南的统治始终很不稳定!

而且,淮南这个地方的将领天然就是中央猜忌对象(距离统治中心近,兵力强大),这一点,似乎与将领本人的忠诚度没有完全相关的关系。


总的来说,淮南军区,由于其地位重要,长期拥有很强的军事实力和相对独立的将领体系(满宠、王凌等人都在此数十年,经营颇深)。

因此,淮南地区,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强的地方势力派别。

司马家对这个地方势力常年不曾染指,毫无影响力。

而要想处置这个地方势力,司马家既要顾虑淮南军区本身强大的军力,也要顾虑到淮南地区军政首脑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更要顾虑到东吴趁乱而入!

因此,司马家不敢过于直接地通过大幅度更换将领来夺取权力。他采取了分步骤的方式,一步一步夺取权力。

可以说,收取淮南军权,是司马家彻底安定内部,开始进行统一战争的基础!

258年,当诸葛诞被杀,淮南三叛彻底平息时,司马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西面的蜀国。

纷纷扰扰的三国时代,即将结束!

2

曹叡过世以后,司马懿和曹爽两个合伙辅政,这两位都是老谋深算之人。曹爽看司马懿老迈,所以独霸朝纲。而司马懿看曹爽太嫩,所以退避三舍,等待时机。

在处理淮南问题上,这两个人却谦让了起来。这地方是防备东吴的重要地区,可以说谁担任这里的领导,谁就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为此在选择征东将军的人选时,曹爽和司马懿都不敢轻易派自己的人去。之前的镇东将军满宠被替换下来了,这哥们是忠于曹家的,所以不管曹爽还是司马懿,都必须要防着他。

这个时候论军功和资历,当属王凌可以胜任。这个人大家不怎么熟悉,但是他叔叔司徒王允大家应该如雷贯耳了吧?就是那个使连环计杀董卓的人。


一、王凌比司马懿还能活,这是曹爽和司马懿都想不到的。

曹爽本来就打算找个资历深,但是岁数大的老头挂个名,自己再派遣副将去掌控实权。可是万万没想到,王凌这个老头是真的能活,担任征东将军的时候,他已经68岁了。曹操就是68岁走的。而他在80岁的因为兵败而自尽,要是不自尽还能再活几年。

曹爽和司马懿各自有自己的小心思,所以曹爽将自己的心腹大将文钦派遣到淮南,让他镇守庐江,加封为冠军将军。

而司马懿这边也不遑多让,迫使曹爽将诸葛诞恢复职务,担任扬州刺史,加封为昭武将军。诸葛诞和司马懿可是姻亲关系,他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伷。所以他其实是司马懿这一派的人。

因此看似王凌一家独大的淮南,其实被安排上了两拨不同派系的人。而王凌本人是忠于曹叡和曹芳的,所以他自己又单独在淮南成立了一个派系。大三国之下,在淮南又出现了一个小三国,这就是历史的巧合。


二、高平陵之变后,王凌成为了司马懿必须除掉的祸患。

曹爽看司马懿整天在家流口水,这明显是中风了,看样子没几天就挂的节奏。于是对他放松了警惕,结果在他带着曹芳拜祭高平陵的时候,司马懿带着俩儿子伙同三千死士,夺走了曹爽的所有权力。

在诛杀曹爽,一家独大以后,摆在司马懿面前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淮南该怎么收归自己旗下。从人员安排上来说,王凌是淮南领袖,自成一派,文钦是曹爽心腹,只有一个诸葛诞当时属于司马的亲信。

要想平定淮南,最好的办法,就是弄掉王凌和文钦,让诸葛诞在当地一家独大。不过这件事很难实现。因此司马家族将这件分成了两步走。


  • 第一步,拉拢文钦,让他和诸葛诞合伙消灭王凌。

要解决王凌,光靠带兵镇压是不行的,为此他开始拉拢惊魂甫定的文钦。因为文钦是曹爽的嫡系,曹爽被诛杀,文钦自认为自己也要倒霉了。

但是当时的文钦不具备造反的实力,因此只能是等待司马懿对他审判以后,再采取措施,或者反叛,或者投降东吴。

可是文钦等来的,却是司马懿的橄榄枝。司马懿不仅没有惩处文钦,反而给他加官进爵,让他取代诸葛诞,成为了扬州刺史。

这里就稍微委屈了一下诸葛诞,毕竟是自己人,什么都好说,。给文钦升官以后,司马懿就可以利用文钦来收拾王凌了。

诸葛诞虽然失去了扬州刺史的地方大权,可是被司马懿提拔为镇东将军,这可是仅次于征东将军的职位,在军权上,给诸葛诞弥补回来了。

因此诸葛诞和文钦,便愿意在剿灭王凌的事情上,帮助司马懿。有了这两股力量相助,司马懿要灭掉王凌就很容易了。


  • 第二步,利用诸葛诞和文钦的矛盾,消灭文钦的力量。

文钦和诸葛诞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时候新调来的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文钦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要为夏侯玄报仇雪恨,所以学习起了王凌,对抗司马家。

被调离淮南,担任镇南将军的诸葛诞,这个时候找到了打击文钦的好机会。说起来文钦是真的没脑子,难道他看不出来,诸葛诞是司马懿的人吗?起义这种事情,居然还主动通知诸葛诞,结果诸葛诞成功把他们给卖了。

司马懿虽然死了,可是他那俩儿子实在是太有出息了。司马昭负责主政,而司马师负责军事,两个人配合默契,完全不给淮南地区任何反扑的机会。因此文钦和毋丘俭在他们的打压之下,也就被平定了。


三、意料之外的,是诸葛诞的反叛。

诸葛诞那是司马懿的铁杆心腹,司马师和司马昭自认为,完全可以控制诸葛诞。所以在平定毋丘俭和文钦以后,加封诸葛诞为征东将军,这是淮南地区的最高职位。

谁曾想,诸葛诞自己也有小心思,他希望在淮南地区拥兵自重,所以不断跟朝廷要钱要粮,就是不干事儿。

这引起了司马昭的警觉,于是司马昭就派遣贾充前去试探诸葛诞,看看他对司马家取代曹家是什么态度。结果诸葛诞表示,他是忠于曹家的。

我觉得这里是写史书的人,自己杜撰的一个故事,因为自从高平陵之变以后,诸葛诞就已经忠于司马家了,如果他真的忠于曹家,早就应该像王凌那样反叛司马家了。

而且就算忠于曹家,您老也别把这个想法轻易地说出来啊,毕竟事关重大。要想反叛司马昭,难道不应该秘密行事吗?

因此这件事怎么都说不通,唯一的可能就是诸葛诞有拥兵自重的想法,类似吴三桂那种,一直跟朝廷要钱要粮,就是不干正事儿。司马昭必须要削藩,所以才会发兵征讨诸葛诞。


总结:诸葛诞和诸葛亮没有什么瓜葛。

为啥写史书的人,会把这件事扭曲成那样呢?我认为主要还是诸葛诞这个人,跟诸葛亮挂上了钩,其实这两个人八竿子打不着,根本就不认识,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所以大家把他们联想成所谓的堂兄弟。

其实他们只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诸葛丰。而诸葛丰是西汉汉元帝时期的司隶校尉。距离三国时期,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时间。这就好比是什么呢?好比大家说刘备是皇叔一样,其实他和汉献帝虽然有共同的祖先,但是早就已经八竿子打不着了。

诸葛亮是赤胆忠心的代表人物,所以很多人会有意无意地认为他哥哥诸葛瑾和这位所谓的堂兄弟诸葛诞也是同样的人。

其实诸葛瑾在东吴的资质非常平庸,完全比不上诸葛亮和诸葛诞。而诸葛诞说实话,真的只是想要割据一方而已,并没有为曹家对抗司马家的想法,没必要托大。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

3

(>﹏<)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