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天津是什么样子?
电脑版 2020-11-29 16:20
五十年前的天津是什么样子?:首先感谢邀请:五十年前的天津,谈到这个话题感触频深。天津建卫六百年,是中国北方重要商埠,大远河途经天津,两岸贸易舶远商品:-五
首先感谢邀请:
五十年前的天津,谈到这个话题感触频深。
天津建卫六百年,是中国北方重要商埠,大远河途经天津,两岸贸易舶远商品,南来北往物品漕运忙碌繁华。
五十年前,平房多,水面多,地处九河下梢,道路窄,胡同多,商业中心商业门脸多,每个区都建有商业中心若干个。
城里,鼓楼,围城绕电车道,中心站的无轨电车,和平站的九路汽车站,东站至北站的大红头一路汽车,东站至西站的二十四路大红头汽车,贯穿主要商业中心,劝业場,百货大楼,等等服务业态鳞次栉比,礼拜天商业中心充满游人,逛街购物,辽宁路附近各饭馆火爆,正阳春鸭子楼,(八·一三)烤鸭店,杨柳清年画店,狗不理包子铺,万顺成小吃店,等等。
早,晚上下班自行车洪流贯满交通主干道,中国北方工业,轻工业,商贸服务的重要城市,为国家建设发挥出重要作用。
(清应为青)
2五十年前,也就是七零年,那时侯我刚步入社会。当时的天津还是很单纯的,小平房小胡同,自行车放在路边三天也丟不了,我一个月挣三十六大毛,骑车追着拉对虾的汽车跑,企盼能掉下几个解解馋。[耶]
那时侯刚兴的确良,我奋斗了一个月后,妈妈给我买了一件,再配上一双条便,嘿,抬色。那时侯吃的也花不了多少钱,一个月费点十来块钱,买张大饼加上伍毛头肉,真香。不过舍不得常吃。[可爱]
那时侯天津人和谐,住一个院子象一家人一样,做好吃的你也可进去吃几口,也可拿碗盛点。计划经济,买什么都要票,不过比起前几年也松了许多。那时没有出租,一次我的脚被砸伤,院里的二哥蹬上三轮上医院,背我看病挂号,比亲哥都好。
[大笑]转眼五十年过去,平房没了,楼房高了,胡同宽了,可人心薄了,住对门跟防贼似的,钢窗弄的象监牢,自行车一不留神就被偷了。
如今的天津,党的政策好,人们的生活好了,出门打车,常下馆子,住房也宽朝了,存款多了,退休了,养养花草溜溜公园,看天津越来越好。
3下面的一组老照片是40多年前的1970年代的老天津,让我们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天津人的生活。
这也是80后90后出生前的天津,可能城市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人们的精神风貌完全不同。
那个年代崇尚进步,崇拜积极,有的是“再过20年“的豪情壮志。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上公园、人民公园和北宁公园是最受天津市民欢迎的三大公园,“当时北宁公园有灯光划船,入夜,小船上挂上彩灯,谈恋爱的男女能在湖面上泛舟倾诉”。
当年北宁公园里有块草坪,经常有剧团搭台唱戏,吸引很多游客驻足观看。公园还经常放露天电影,虽然绝大部分影片为黑白电影,但人们依旧搬着小板凳早早去占地方。
天津地铁是继北京之后中国大城市中建成的第二条地铁,始建于1970年6月。
上世纪70年代末,交谊舞就像一股热潮,吹遍了天津的大街小巷,交谊舞爱好者中不仅有工人、普通职员,还有大学教授。
最关键的是,
● 1973年,天津辖原市内6区4个郊区,以及宁河县、静海县、武清县、蓟县、宝坻县等5县。
● 1979年,河北省遵化县50个大队划归天津市,从南郊区划出北大港及附近地区成立大港区。
至此基本上形成如今天津市辖区范围。
4似乎没什么变化。
我就没感觉出来什么变化,是,城市大了,是电线埋地下,显得好看了。
是,海河边从混凝土墩子变成大理石的了。
是,海河上渡口没了,少了2分钱坐轮船的赶脚了。
是,原来最破的金刚桥拆了,不太喜欢新桥红不垃圾的样子,
是,学校变得好看多了
是,走马路上危险多了,以前自行车骑快了叫出车祸,现在那叫碰瓷。
是,以前孩子们自己上学,现在都汽车接了
是,以前放学都野地里足球,现在孩子们都篮球馆大悦城之类的了
是,以前无数无轨电车,现在回来了,变电动公交了。
是,一宫哪头房子粉刷了,路也重新铺了,
但作为一个天津人来说,我感觉不出来多大变化。
很久以前,觉得一宫旁边小亭子漂亮,现在也是哪种感觉。
原来感觉到海河边比较安心,现在也是一样。
反过来,我到黄浦江和珠江边,我就觉不出来安心劲,总有种躁的感觉。
可能乡巴佬们到了上海和广州总怦然心动,就是那股躁劲使然。
是,天津站建了2回,早已经没了原来的痕迹,找痕迹去北站,就原来天津站的样子,就是台阶陡点。
是,上火车不用车站外面排队了,28次,进站,打着牌子就引进去了。
现在想想好有趣味,好手忙脚乱。往车上扔行李,然后挥手告别,真是赶火车。
现在从容多了。
似乎什么都变了,但我感觉似乎还是没多大变化。
5五十年前,谁家有一辆新自行车,就像现在有一辆宝马车一样。谁要带一块东风牌手表,那可了不得了。总之一句话:穷!
6五十年前的天津,我十歲吧,冬天屋裏用爐子取暖,買大白菜都是幾百幾百斤的買,小孩子有撿煤核的,排隊站個給家買菜的,年底排隊買凍豆腐的
7五十年前故事多,
冬买白菜几百棵,
夏天海河人群聚,
北安桥墩正八个。
游泳并非都小孩,
老叟跳水飞燕落,
链接汽车大一路,
商店林立都红火。
煤球取暖家家买,
劈柴限量不给多,
夏季蔬菜品种全,
便宜卖给市民乐。
影剧票价一两毛,
公交几分就能坐,
学费仅有几块钱,
干部带头干事业,
民心顺畅甚快乐。
8五十年前,天津市地铁一号线开始施工。那时西马路,挖了好深好宽通长的坑道。远不如,今天地铁施工的技术和设备先进。那时听说,周边居民有许多人获得了老城墙的大青方砖。他们没有当成文物去保护,而是自己家另作它用。现在,他们应该知道那是天津卫的记忆和文物了吧。
9每天早请示晚汇报,上课前跳綜字舞,学的都是政治课,学习环境轻松,少学文化课,吃的还行都是绿色食品,物价便宜,看病不花钱,计划经济,就是食品单一,大城市还好,一家七八个孩子,也热闹,马路上孩子也不用看,多是大的带小的,家长也没那闲工夫接送孩子,都是自己上学,夜里国家几大召开,学生也会赶到学校掺加游行,贪官没有,人人平等,都是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房,
10这是一组1972年天津市的老照片,是由当时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威尔斯利学院教授William Joseph拍摄的。通过这组老照片,带大家去看那时的天津。图为当时天津红旗刺绣厂正在工作的女工。
天津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图为当时的天津一处公园。
天津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城市建筑独具特色,既有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建筑,又有众多新颖别致的西洋建筑,在这里形成了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图为当时天津的一处街景。
图为当时天津海河边的一处街景,那时的马路很空旷,路上行驶的大多是自行车,在当时自行车是城市百姓主要的交通工具。海河,横贯天津闹市,被天津人视为母亲河,海河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
图为当时的天津地毯厂。天津地毯工业起源于清朝晚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天津地毯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声誉,早在1893年天津地毯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1903年,又在美国路易斯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图为当时天津街景,这里的道路干净整洁,在路边停着几辆小汽车。在当时汽车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绝对是稀罕物。那时城市百姓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公共汽车和自行车。
图为当时的天津拖拉机制造厂,大门两侧墙上的标语很有时代感。1958年4月10日,中国的第一辆中马力轮式拖拉机“铁牛”在天津拖拉机制造厂问世。如今天津地铁6号线有一站名为“天拖”站,熟悉的人都知道,这里曾经是天津拖拉机制造厂的原址。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