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台湾是如何迅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呢?

电脑版   2020-10-25 08:10  

台湾是如何迅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呢?: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台湾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一时间与韩国、新加坡、香港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1

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台湾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一时间与韩国、新加坡、香港并称为“亚洲四小龙”。台湾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在六七十年代打下的基础,那么这一时期的台湾,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台湾经济的腾飞,要从土地改革算起。国民党初赴台时,台湾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六成的耕地为11%的台湾农村地主和半地主所有。佃农交的田租占到了收成的5成,甚至7成、8成的这样一个高水平,是极其不合理了。为了能够在台湾站稳脚跟,取得500万农民阶层的支持,土地改革势在必行,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台湾土改”。

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台湾土改由陈诚主导开展,分为三步依次进行,第一步是“三七五减租”,即地租不得超过全年主产品收获量的37.5%,减轻农民的负担;第二阶段是“公地放领”,将从日本人手中接收过来的“公地”出售给农民;第三阶段是耕者有其田,政府从地主手中购买一部分土地,然后转卖给尚没有获得土地的农民。

土地改革之后,自耕农成为台湾农村中农户的主体。手中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积极参加农业技术学习,增加对土地的改良,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并为接下来开始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从60年代开始,台湾开始发展轻工业,包括纺织、五金、服装、玻璃等,当时这些产业的企业规模都很小,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过它承接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

到了70年代初期,台湾的轻工业、小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已极具竞争力。当时的台湾桃园机场非常的繁忙,岛内的小商人带着皮箱,里面装着企业生产的样品,飞往世界各地找订单找市场。因为物美价廉,种类繁多,很多就占领了欧美市场。

在对外贸易上,台湾抓住资本主义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实行进口替代,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设置“加工出口区”。农业产品出口赚取的外汇不再是购买消费品,而是改为进口机器设备和原材料。1970年,台湾外贸首次出现顺差,出口导向经济基本建成。

无可置疑,外资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1969-1972年,外资达到全部民间投资的6%,对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了8%,制造业则达19%,外商出口产值占台湾出口总量的20%。

进入70年代,台湾经济开始了冲刺起飞。整整70年代,经济年增长超过10%,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翻番。台湾的人均收入,从50年代的37美元,跃升到1970年的2700美元,翻了70多倍。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台湾为改善基础设施,又上马了十大建设,包括南北高速公路、北徊铁路、苏澳港、台中港、大造船厂、铁路电气化和桃园国际机场,加上后来的核电站,合称“十大建设”,地方其他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也搞得如火如荼。如今台湾一些大中城市的交通主干道,依旧是当年的路基,体现出了当年设计者的超前眼光。

可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能名列“经济四小龙”绝非浪得虚名,它的腾飞与繁荣,与六七十年代打下的深厚基础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2

从上世纪60年代起,特别是7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的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迅速转型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由于这四个地区历史传统都是“龙的文化”,所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那么,其中的台湾是如何迅速发展的呢?

第一、抓住了机遇。

上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因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台湾抓住了这个机遇,迅速走上了新兴工业化道路,并积累了大量外汇,构成了外向型企业发展模式。

第二、工业化资金问题的解决。

国民党逃到台湾后,也进行了“土改”,用赎买的办法从大地主手中购得土地,而大批佃农以适当补偿的方式获得了土地。得到大笔资金的地主们,将资金投入到工业,成为台湾工业化的主要资金来源。而农业中多余的劳动力就成为工人的主要来源。

第三、黄金储备雄厚。

国民党逃离大陆时,带走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黄金储备,对于当时只有6、7百万人口的台湾来说,无疑捧了一聚宝盆,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四、美国的援助。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增加了对台湾的军事和经济的援助,使台湾渡过难关,才有了60年代的腾飞。

3

台湾地区能够成为当时亚洲四小龙之一,具备一系列条件。

1.根据马关条约大清朝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把台湾视为“离土”-远离本土的“国土”,在台湾投入了很多现代工业设施,为台湾后来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马关条约签署场景

2.老蒋败退台湾,带去了可观的黄金白银(经济腾飞的启动资金)和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退伍后的国军士兵别称“荣民”,荣誉国民。邓丽君也是国民党老兵的后代)。有统计认为国民党退守台湾共带去了60万士兵。至于带走多少黄金有多种说法,比如美国一份报告声称有700万两之多,国民党自称500多万两(吴兴镛曾出版《黄金密档: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希望这一数字到两岸统一时最终考证吧。我们普通人能看到的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里边珍藏的文物几乎都是从大陆运走的!


台北故宫

3.在大陆的国民党政权的统一只是名义上的大一统,实际上地方军阀割据非常严重,派系林立,所以才有中央军和地方军之说,才有老蒋嫡系部队和杂牌军之说,当然才有了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是到了台湾后,原来的地方军阀都离开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剩下孤家寡人,一个个都被老蒋小蒋收拾了,老蒋的政令统一才成为现实,可以大刀阔斧改革了,可惜大好江山已经丢了。


网图:1920年代民国军阀割据示意图

4.老蒋小蒋在台湾站稳后,确实针对过去的得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台湾为迎接产业专业做好了准备。老蒋和小蒋在台湾也进行了“土改”、币制改革、稳定物价、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等一系列改革,吃一堑长一智。

老蒋的哭泣

5.国际政治格局有利于台湾。外部环境有利,大陆倒向苏联,朝鲜战争爆发,铁幕在东亚也拉下来了,美国不得不扶持东亚众小弟,美国在台湾投下一笔巨款。美国除了国家层面的直接援助外,还迫使两蒋按照美国模式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于经济腾飞、接收即将到来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做好了制度准备。

图片来源:忻华《羁绊与扶持的困境:论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的美国对台政策(1961-1968)》

6.台湾准备好了,国际经济格局变化,西方产业开始向亚洲转移,台湾人抓住机会了,迎来了长达20多年的飞速发展。也为随后大陆改革开放向大陆转移奠定了前提。

二战后三次产业转移

参考文献:

郭德宏: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土地改革

吴兴镛:黄金密档:1949年大陆黄金运台始末

4

说点不一样的。

一是台湾发展起步于60年代,中国大陆在西方体系之外,台湾捡了一个大便宜。如果当时中国大陆搞了类似后来改革开放的政策,以人口之多,市场之大,劳力之众,海岸线之长,台湾不可能有发展机会的。

二是感谢朝鲜政府。50年的美国已经对国民党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失去信心,也准备完全放弃台湾。要不是金日成同志为了完成自己国家的统一,主动动手,美国感觉在东亚大陆即将失去立足之地插手韩战,并发现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台湾早被解放,恐怕60年代就不是搞经济,而是搞阶级斗争了。



三是感谢两辆蒋。蒋委员长败退时毫不犹豫的把大陆的金啊,银啊弄到台湾,小小的台湾估计是没有第一桶金的,一旦60年代没起来,没有个几十年的资本积累,后来98年金融危机就很难抗住,说不定早早就沉沦下去。蒋经国又是能吸取大陆失败教训的人,对台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建设,比如土地改革,横断公路建设等。这些都很重要。

四是不得不说要感谢日本人。虽然是殖民地,但是客观的在台湾发展了工业,提高了教育水平,建立了相对现代的管理体系,也对台湾的资源进行了开发,当然日本是为了殖民掠夺台湾,但是不能否认也为台湾积累了发展的人才,管理,制度环境等储备。



五是感谢索罗斯。没有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没有许多东南亚国家的衰退。台湾凭借极为成功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验安然度过危机,充分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迅速走上发展道路。这东西有时就是建立在别的国家痛苦的基础上,都重伤,没死的就能翻身。

六是感谢中国人的基因。四小龙三个是华人地区,韩国也是深受中华文化影响,说明什么,说明华人吃苦耐劳,说明华人聪明能干,说明华人勤俭节约。现在的中国大陆发展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5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美国由于意识形态思维,为了对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量金援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以期反攻大陆,结果功亏一篑,后蒋经国改变策略,推出台湾十大建设,靠的是当时美国的金援和从大陆运去的大量黄金,成就了台湾的亚洲四小龙之首

6

台湾能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有很多偶然和必然的因素,我觉得主要原因如下:

1、美国经济援助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从1950年至1965年给台湾的经济援助共计l5亿美元。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不仅限于资金或物资,还包括军事援助、低利贷款、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人才支援等。美援在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2、从中国大陆带去的财物和人才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国民党统治集团败退台湾时,从上海运送黄金80万两以及大量银元、美钞到台湾,由孔、宋家族将20亿美金转移至美国花旗、大众等银行,并带去了大批各类财经人才。这些资金和人才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民党统治集团还将大量的机器设备运到台湾。

3、台湾民众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台湾民众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对台湾在提高储蓄率以集聚资本,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作出了牺性,中小企业者成为出口贸易的主角。

4、台湾当局制定了稳定中求发展等经济政策。如在发展策略上先发展农业及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工业;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然后发展出口导向工业,较好地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情况,并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契机。

虽然台湾人均生产总值较高,但内需市场狭小,自然资源较少,科技基础薄弱,受此制约,形成了“浅碟子经济”的特点,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






7

台湾成为后来的“亚洲四小龙”其实跟蒋介石也是有关的

1966 年10 月25 日是台湾省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归祖国的二十一周年,蒋介石发表文告,其中说

在台湾光复以后的二十一年中,由于政府与人民的密切合作,生聚教训, 奋发图强,使各项建设,蒸蒸日上,农工商业,欣欣向荣,人民在安定、繁荣的社会中,过着安和乐利的生活。去年农业生产总值,达374 亿余元,与光复初期比较,增加了4.9 倍;工业生产总值,达600 亿元,与光复初期比较,增加了21 倍;国民平均所得,达6,956 元,与四十一年比较,增加了4.6 倍;对外贸易,连年均有出超。

1953 年初,他在日记的「本年工作总目标」中特别写下「台湾经济自立四年计划之开始」等文字,又在5 月的国民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称之为「走向工业化的第一步」。1954 年12 月27 日,他在革命实践研究院提出,明年一定要「订定一个电气化和工业化的具体计划」,「脚踏实地的实施」,同时要求各部门切实洽商,通力合作,克服所有困难, 如限完成这个「十分重要的自力更生计划」。

1962 年11 月,国民党召开八届五中全会,蒋作报告,特别提到第三期经济建设计划,要求台湾「循着三民主义模范省的道路,稳健的再建设,再进步,再发展」hk。1966 年2 月国民大会第四次会议的开幕致词中,蒋指出随着第三期经济建设四年计划完成,台湾的经济发展成长率已达每年7.4% 以上;国民所得,超过三倍;虽然美国经济援助停止,但入超已经转为出超。

因此,蒋已可宣布:「每一人民,皆能足衣足食,无虞匮乏」,甚至大言台湾「已经成为一个民生康乐、安全幸福的干净乐土」。第五期计划原为行政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经合会)设计, 蒋曾参与这一期计划的制订,其1968 年1 月6 日日记云:「手拟第五期经济建设计划,国民每人所得与每年经济率百分之十以上的目标。」比较相关数据可见,蒋原来要求的增长率较高,计划实际确定的增长率向低处做了调整,最终的完成率则超过了蒋原来的要求,平均经济成长率达12.6%。

台湾农村实行「耕者有其田」后,农村人口过剩,失业严重,加之美援停止,岛内资金短缺,在经合会任职的李国鼎等人于是提出「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主张建立经济特区,企图融合自由贸易区、免税区与工业区等功能, 以拓展对外贸易、吸引工业投资、引进最新技术,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1965 年1 月,李国鼎所拟《加工出口区管理条例》经立法院三读通过,1 月30 日,蒋介石公布实施。1966 年12 月3 日,台湾(也是全球)第一个加工出口区在高雄中岛半岛建立,面积68.36 公顷。该特区最初以发展劳力密集型产业起步,逐渐发展技术密集、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如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计算机零组件等,成为全球加工出口区的最佳典范。1968 年,楠梓、台中加工出口区相继建立。它们为台湾的经济起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8

你好 !

我是老魏大侠,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台湾是如何迅速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呢?

我认为主要是以下这些方面:

台湾地区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大陆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在经贸方面以高科技产业赚取外汇优先。

1、台湾是在1950年至1960年在美国的影响和援助之下,能够和西方价值体系及经济体系接轨;

2、台湾当时是在威权政体之下,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助于刺激经济发展,政策也相对具有高度一致性与延续性。

3、台湾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超过10%。

4、台湾地区197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9倍,1980年为1970年的13倍;

5、中国大陆在1972年后,海上贸易逐渐得到解封,急需补充工业产品,从这时起陆续有四小龙产品开始进军中国大陆,使其工业产品更加日益猛增,它们长期的繁荣实质与开始拥有中国这个市场密不可分。

6、台湾地区农业比重从1952年的35.7%降为1978年12.1%,工业比重从17.9%上升为40.3%变为工业地区

7、20世纪50至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8、台湾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增加投资来源等政策。将消费地区转变为工业地区

9、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与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10、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都有助于发展经济。

我认为以上的观点是台湾迅速成为亚洲四小龙的主要因素,我的回答仅供参考。

谢谢!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59e898323314fea91e6bc34abc083d99

就那弹丸之地老蒋抢走大陆老百姓百分之95的黄金,也好意思说自己成为亚洲四小龙。格局小毕竟成不了气候。昙花一现罢了!

10

台湾当年经济成功发展原因众多,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国民党当局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与采取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
在台湾经济恢复不久,面对经济资源与外汇不足局面,国民党当局首先采取了“替代进口”的经济发展战略。数年之后,岛内市场趋于饱和、部分工业生产能力出现过剩时,国民党当局又通过一系列的外汇外贸改革方案,确立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道路。台湾知名经济学家王作荣在《壮志未酬》一书中写道:“不要小看这项改革,这是一次改变台湾经济前途、脱出困境、使台湾经济起飞、创造台湾经济奇迹的起跑点。”
在外向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成功的是在出台“奖励投资条例”、鼓励外商投资的同时,国民党当局创造性地设立了三个加工出口区,极大地推动了台湾加工出口工业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建立起以轻纺与电子工业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体系,进而实现了台湾经济的起飞。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