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正能量 大山深处盛开希望之花
电脑版 2020-09-23 13:25
贺瑞明(右四)与他资助过的学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通讯员钟哲 全媒体记者李德荣
21年前,在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野牦牛保护志愿者的贺瑞明,在异乡偏远山区,种下了助学扶贫的希望种子。21年来,他深入藏区及大凉山50余次,个人提供帮扶资金30余万元。在他的感召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志愿者向这里的孩子们提供的助学扶贫资金已超过300万元,200多名受助孩子得以重返校园。如今,希望之花绽放,部分已走出校园的受助孩子加入了志愿助学行列,将爱心延续。
用心用情,在大山深处种下希望
“贺爸爸,谢谢您!”“今年的学费有着落了……”看着孩子们的一封封来信,贺瑞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1999年,作为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牦牛保护志愿者,贺瑞明在保护野生动物的过程中,了解到野牦牛保护队部分离队队员因缺少收入来源,他们的孩子失学。自此,充满爱心的贺瑞明在藏区开启了助学扶贫路。
崎岖的山路、终年寒冷的气候、极其稀缺的教材……皑皑白雪,成就了藏区的壮美,却也为藏区儿童的求学之路增添了阻碍。
贺瑞明利用休假时间,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接连走访了多秀村寄宿学校、叶格乡寄宿学校等4所小学。有的孩子用废报纸或废纸片写作业,有的孩子用塑料袋代替书包……从学校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贺瑞明赶忙向当地的青藏铁路公安局格尔木公安处及其他单位的朋友求助。得知孩子们的实际困难后,这些朋友慷慨解囊,捐献了50个书包、50个文具盒以及数千元爱心善款。
看到孩子们拿到书包和文具时开心的笑脸,贺瑞明更坚定了将这份公益事业坚持到底的信心。
2009年,在和同样热心助学扶贫的重庆大学教授田达生交谈时,贺瑞明得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有100多个儿童面临失学,其中一部分还是孤儿。申请公休假后,贺瑞明带着牵挂,急忙奔赴大凉山。
共同努力,助学扶贫奉献爱心
“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这是大凉山地势的真实写照。眼前的重峦叠嶂,隔断了大凉山人向外探索的目光,也让山里人变得贫穷落后。这里落后的卫生习惯、读书无用的观念、辍学务农的实际……让贺瑞明震惊并揪心。
通过对大凉山孩子们的细致观察,贺瑞明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作为破题点,发力攻坚。
2010年,贺瑞明以普格县特补乡中心小学为试点,在广州志愿者的帮助下,为孩子们送去了1000余支牙刷、200余管牙膏,并教育孩子们从洗脸、刷牙做起,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自净、自爱的种子。
这些年来,为了帮助藏区儿童,贺瑞明多次拿出自己的珍藏品拍卖,然而仅靠一己之力,始终是杯水车薪。
就在贺瑞明愁眉不展时,武汉铁路公安局襄阳公安处的热心民警们主动联系他,加入志愿者行列。部分民警还利用休假时间,携家人前往大凉山开展援助。“鲁浩、付兰、樊迪等20多名民警联合家人、朋友主动落实‘1+1’结对帮扶,为孩子们的就学提供长期援助。公安局、处领导王国强、樊成辉等同志也积极参与帮扶助学,为孩子们购置衣物、书本、皮手套等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贺瑞明说,这些来自社会的力量给予了他鼓舞与力量,与此同时,一个念头也在他心中产生:“能不能把孩子们带到大山外面去学习技术,帮助他们在城市生活?”
说干就干,贺瑞明利用休假时间,走访了十堰东风职业技术学校、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市海珠工艺美术职业学校,在阐明自己的来意后,学校相关负责人深受感动,主动提出为大凉山适龄失学儿童提供入学名额。
带着这个好消息,贺瑞明赶忙返回大凉山。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外出就学,这个在他看来美好的想法,却没有得到当地一个家庭的响应。长期的落后封闭和保守观念,让这里的家长和孩子们没有勇气走出大山。
面对如此结果,贺瑞明没有气馁,仔细考虑后,他决定免费为孩子们举办一期夏令营,带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然而,夏令营的费用、出行路线的规划以及孩子们的安全,都是横亘在贺瑞明面前的难题。为此,他积极联系襄阳本地志愿者王辉、周平等人,共同商议夏令营细节,并自费出资5万余元。最终,大凉山十个家庭的26名孩子,辗转2600多公里,来到了襄阳。
一路上,孩子们欢声笑语,眼里满是对城市生活的好奇与憧憬。
来襄阳的20天里,贺瑞明带领孩子们逐一拜访了他们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用实际行动引导和教育他们要懂得感恩……为了这次夏令营,贺瑞明整整瘦了10余斤。
心怀感恩,用希望之光点亮未来
这次的“看世界”,让大凉山的孩子们有了勇气外出求学。然而,难懂的方言、敏感的自尊、不同的习俗,成为这些孩子融入校园的阻碍。
为了帮孩子们树立信心,贺瑞明在电话中陪他们聊天谈心,教他们练习普通话。每逢节假日,他还和爱人尚华一起张罗一桌好菜,邀请孩子们到家坐坐。饭桌前,大家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唱着欢快的藏族民歌,逐渐敞开了心扉。
久而久之,贺瑞明和尚华,成了孩子们口中亲切呼喊的“贺爸爸”和“尚妈妈”。“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是我们的心愿,但光助学还不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想帮孩子们成功就业,成为家中脱贫的支柱。”贺瑞明说。
带着这个目标,贺瑞明积极奔走,多方联系爱心企业,为他们寻找就业渠道,帮他们日后在城市站稳脚跟。
如今,在爱心团队的帮扶下,22名已经毕业的大凉山学生全部实现就业,并带动家庭脱贫。
更让贺瑞明欣喜的是,这些已经走出校园的孩子们,也加入了助学志愿者的行列。“来自大凉山的李健林在进入襄阳骆驼电池公司工作后,独自资助了两名大凉山的贫困生;从西藏玉树州扎多到咸阳卫校学习的松吉,已回到家乡,用她学到的医术,为乡亲们治病疗伤……”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时,在青海大学医学院读书的桑周拉给贺瑞明发来微信:“我恨不得自己能早点毕业,去支援武汉。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当一名医生,为国家、人民做贡献……”
聊着这些孩子,贺瑞明的眼眶湿润了,他说:“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助学扶贫的事业上来。”
分享
2021-12-31 10:10:13
2021-12-30 14:05:11
2021-12-29 14:42:56
2021-02-19 09:25:20
2021-02-08 13: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