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乎翻车折射用户多元、内容稀释,垂直社区小众到大众的矛盾
电脑版 2018-10-26 18:35
文丨鲲
10月24日程序员节的凌晨,马化腾现身知乎发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寥寥数语引发知乎网友围观,截至目前该问题获得291条评论,2324个回答。
而这场知乎发起的“互联网洞见者”活动却因一位网友“抖机灵”的回答冲上微博热搜,知乎平台随后认定,该回答答非所问,已被折叠。从这条热搜内容来看,#某乎翻车现场#也一定程度上显露了近年来知乎在用户扩张过程中内容质量下降、低质流量涌入的问题。
不论是知乎、豆瓣等定位精准用户的精神家园,还是B站、小红书、虎扑等定位用户个性爱好的垂直社区,这些曾经以小众切口满足用户需求的平台,都正在面临成长的焦虑:一面是过去积淀的“情怀”,一面是商业属性裹挟下的用户扩张诉求。
过去,很多小众平台注册时都有着一定的门槛。注册被称为“直男社区”的虎扑时需要经过一套复杂的答题机制,国内知识分享平台知乎最初用户注册更是采用的是邀请制。而在扩张用户的需求下,这些门槛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吸引大规模用户的“拦路虎”。
B站答题页面
许多小众平台的用户机制也在近年来不断松动,甚至取消。B站的正式会员都知道,普通会员注册成正式会员并不是“短信+验证码”就能获得。而是要么获得邀请码,要么通过B站独创的一百题社区转正考试,分数达到60分才能成为正式会员。在2015年5月,B站将注册答题的数量从100降为50,且可以选择自己较为擅长的类别(如动漫、科技、三次元音乐)进行答题,以此来降低网站的进入门槛。
除了降低门槛,代言、营销也成为不少小众社区大众化过程的杀手锏。比如今年的“虎扑大战吴亦凡”就让虎扑通过此次营销快速积累了用户。在2天时间内完成了三年的KPI,iOS应用榜单上从排名七八百开外一跃充至前60。而这批新增用户中,除了吃瓜群众,不乏吴亦凡数量巨大的粉丝,原本是体育迷的小众社区迎来了更多元层次的用户群体。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事件营销的成功,也让更多行业看到了虎扑营销的潜力。黄渤为宣传自己的电影《一出好戏》,空降虎扑和步行街的JRS们讨论剧情;9月包贝尔注册了虎扑账号宣传新电影《胖子行动队》,引发虎扑用户群嘲。虽然虎扑在电影宣发中的表现不尽正向,但虎扑作为电影宣传阵地的隐藏潜力逐渐显露。近日,吴克群也同样亲自在虎扑宣传了新电影《为你写诗》。
而除了事件营销,明星代言同样成为用户扩张的有效手段。如最初定位为海外购物笔记分享社区的小红书,主要的目标用户是“有奢侈品或高品质商品购买需求”的用户群体,但这一定位正在不断弱化。
来源:百度指数
通过邀请当红女星入驻,联手热门综艺宣推,如今5岁的小红书正在以惊人速度扩张用户,进入越来越多普通大众的视野。据悉,小红书已吸引了超过一亿用户,月度活跃用户接近3000万。不仅如此,根据最新的百度指数显示,用户性别比例中其男性用户正在不断上升,小红书的用户层次不断扩充。
用户愈加多元的同时,这个庞大的“内容种草”平台的内容也在不断迭代。它最初的slogan是“全世界的好东西”,现在是“标记我的生活”。除美妆时尚之外,娱乐、健身、旅行等其他领域的系列内容也逐步丰富。除了丰富线上内容,小红书还通过线下渠道完善用户体验,今年6月首家线下体验店小红书之家RED home在上海落户,店内分区包括美妆区、服饰区、家居区、明星产品区、游戏区、水吧区等。
小红书分区
通过降低门槛、事件营销、明星代言等手段实现用户增长,但通常情况下这样积累的用户粘合度并不高。内容依然是留住新用户的主要方面,但随着用户构成不断多元,就要做到尽量满足绝大多数用户对内容的喜好,因此小众平台的内容也就有了不断大众化的趋势。
优质内容被稀释,“精英”要走向平庸?用户规模小,但形成的社区粘性较高,内容精品率更高,这是小众产品一个显要的特征。随着小众产品的大众化,内容体量也随之增大,但不可避免的趋势是优质内容被稀释。
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曾说,“知乎正在从服务一部分人的知识社区迈向普惠内容平台。” 而“普惠”是否要意味着“低质”成为知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难题。
“来到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段子。”这是很多知乎用户对于知乎所发生的变化的感叹。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型的平台,庞大的用户体量下,知乎曾经“精英化”的内容特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海量、难以标签化的大众内容。话题从“如何评价XXX”到“XXX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包罗万象。
但与此同时,“干货”越来越少,“抖机灵”的段子和“刚编的故事”越来越多,软文、广告营销更是屡见不鲜。真正费心写的答案淹没在碎片化的内容中。
再将视线转向B站,大众化为这个二次元社区带来的最直观体验是,弹幕不再那么“好看”了。“转正考试”中的弹幕礼仪仿佛不复存在,B站也不再是ACG爱好者的剧集地。众多的“游客”涌入,不可避免地影响着B站内容的推荐机制。
除了优质内容的稀释,用户陷入社区身份的迷思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小众产品通常采用社区化的运营方式,这些社区红的圈子凝聚着高度文化身份认同。但就像是个铁律,当这个圈子大众化时,伴随而来的是身份认同感的降低。
豆瓣首页
“它火了,反而没那么喜欢它了。”这是很多老用户的感受,除了自身心理机制作用外,大量用户涌入原本固定的圈子,势必会对原本的圈层文化和规则造成冲击。比如豆瓣,曾经是文艺青年群体的聚集地,近几年,豆瓣越来越大众化,“文艺青年”也已经不再是个褒义词,过去的精神家园逐步被符号化的豆瓣所取代。
“下沉”不可避免,保留核心价值是关键垂直类产品在向目标受众提供差异化价值和功能之后,再通过大众化谋求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突破圈层,跨越认知鸿沟,价值观的整合是必要的。但这样的“下沉”既然不可避免,那么保留核心价值是关键。
B站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B站约81.7%的用户是“Z世代”,即95后这一代人。B站对自身定位是面向中国年轻一代标志性的在线娱乐品牌,其用户结构很好地印证了这一定位。
2009年建站,B站从过去的二次元群体到现在成为年轻人的代表,无论是在人数还是内容规模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B站的很多传统保留了下来。
比如内容的二次元表达,即便很多非二次元的原内容也能够通过二次元的方式传播。“鬼畜”是B站极具特色的内容,从被称为经典的“全明星系列”、“金坷垃系列”到“元首系列”,“鬼畜”演绎大有造星C位出道之势。今年“面筋哥”、“波澜哥”通过B站“鬼畜”爆火,四年前的节目变形记中的一个“真香”情节更是让四年前的王境泽重回大众视野。
B站面筋哥
弹幕这种二次元世界中的交流方式也被保留下来,甚至影响到众多的视频内容网站。至今无论是对纵横B站多年的“死宅”,还是初入B站的“萌新”,配合弹幕看视频依然是很多人上B站看视频的理由。
虎扑步行街
即便虎扑中包罗万象,但虎扑中的版块分类还是以体育类为主,包括NBA论坛、CBA论坛、足球电竞等。其他如家装数码、影视文学等区域只是步行街的少部分分区。并且直到现在,虎扑依然保留着注册答题的机制,而且对于虎扑“小白”来说并不简单,比如在“虎扑大战吴亦凡”中吴亦凡的粉丝们梅格妮就被很多问题拦在了门外。这也从侧面说明虎扑在于维持自身核心特色上的坚持。
2005年创立的豆瓣如今社区的文化氛围依然很高, 2017年豆瓣时间创建至今,小组话题围绕音乐、文学、电影等领域,电商领域的豆瓣豆品版块中的商品则透露着浓浓的“文艺风”、“极简风”,有着鲜明的“豆瓣特色”。
豆瓣豆品
大众化意味着豆瓣走向了多元,被贴上文艺标签的豆瓣也随着用户群的扩大调整自己的策略,更多的人进入豆瓣定义自己的身份。
说到底,小众产品突破圈层爆发,是品牌成熟成长的重要标志,但在大众化过程中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品牌调性,保留核心价值,是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不至于“泯然众人”的重要原则。
登陆手机淘宝,搜索360红包,领取双11专项红包,最高1111元!
-
败光两个富豪家产,这个女人活得太放肆了! -
爆诗诗怀双胞胎、唐嫣大婚 现在她是最憋屈的吧 -
杨幂不出席昔日唯一伴娘唐嫣的婚礼 关系闹掰? -
被拍在沙滩上的四大流量 鹿晗们还有未来吗 -
男人的话不能信?原来你是这样的陈伟霆 -
央视这两位主持人居然是夫妻 -
网友票选的四位最反感主持人 最后一位实至名归 -
佘诗曼揭露TVB内幕,曾和黎姿争角
分享
2021-12-30 18:08:03
2021-12-29 14:43:08
2021-02-08 23:15:56
2021-01-26 13:16:17
2020-11-29 23: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