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今年最该红的节目竟然这么冷清
COCO
电脑版 2018-07-06 08:3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十点电影」


前阵子土创话题大热。
粉丝们疯狂地各种pick,拉票组团,喊口号。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粉丝真的比偶像还有才。
恶搞表情包,洗脑式队呼,从圈内火到了圈外,好像又重现了当年的“超女盛世”。
虽然这波热点,抱着保温杯的十点君真心追不上……

一边,有人在热热闹闹地追星。
另一边,十点君却关注着有个节目悄咪咪地上线了。
跟那些大火的流量节目比,它没有大牌明星,没有华丽的舞美,更没有浩大的宣传。
连上线都是悄悄地。
它可能是今年最“不受关注”的新节目。
但却最值得一说——
《博物奇妙夜》

为什么说它不受关注?
19号上线至今,在豆瓣关注的还不到五百人。
虽然评分高达9.3。
这似乎是很多文化类节目的命运。
毕竟不是每一个节目都能像去年的《国家宝藏》。

但已经有了一个《国家宝藏》,我们也不需要再一个。
所以《博物奇妙夜》与央视华丽的制作相反,它只是一档“安静的”文化谈话节目。
谈话节目,经典的有《锵锵三人行》。
一桌三人,聊个二十来分钟。
看不懂的人觉得无聊,听出滋味的人一看就是十几年。
有些节目,确实是做给懂的人看。
这档《博物奇妙夜》也是。

说形式,它也是三四个人一张桌,一盏茶就铺开了一席话。
没有眼花缭乱的舞台和灯光,甚至没有摄影棚。
但你以为它简单,其实“分量”并不轻。
因为那些桌子面前的,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世界级博物馆。
这是央视出品都比不上的“重量级”舞台。


比如第一站,北魏最繁荣时期的丝路起点,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你能想象吗?
几个好友,在寂静的夜里,坐在千年历史的洞窟前,望着百米高的大佛,斟茶谈天。
光打在黄土墙上,成了比摄影棚里更美的背景。
那些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化成了手里浅浅的一杯茶。
这种形式,这种氛围,还有这种安静的重量。
实在没有一个喧闹的综艺节目能赢。

很多人一听到“历史”,“博物馆”之类的关键词,10秒内就能打瞌睡。
还好《博物》也不打算做一个严肃的传教者。
它就是一群参观博物馆的人,在聊天。
有普通人的好奇,也有专业人士的深度观察。
比如演员王劲松问的平常问题:
我特别喜欢博物馆。但我会发现,好多人不知道看什么。
我们进入这样一个博物馆,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应该去体会什么?

但这个节目也不是历史课。
它并不列举什么年份朝代,皇帝,或者各种历史事件。
其实就连历史课也是如此。
它的目的也不是要让我们记住某个年份。
而是像马未都说的,我们需要的是去想象自己是1500年前的人,然后去感受。


也是这样聊天式的传达,让我们觉得历史并不遥远。
进入云冈石窟十二窟。
面对纷繁精致的石雕,几个人仰头细看,惊叹,研究。
就跟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去看时一样。
但重要的是,他们也在引导着只会惊叹,但看不出门道的人,怎么去看一个石窟,怎么看待历史。
而不是到此一游拍个照就走。


他们看得比我们专注,比我们精细。
所以他们发现和感受到的东西也更多。
比如王劲松惊叹于佛雕神秘又温和的笑容,就像东方的蒙娜丽莎。
比如他们看到了千百佛雕,每座都各有不同的神情和姿态。

他们似乎也提醒着我们,那些在我们看起来习以为常的“中华文化图腾”,其实我们从未了解过其中深意如何。
就像飞天姿态的佛雕。
马未都从千年前的佛雕里探讨中西方思想的不同:
西方的人要飞,都得借助道具。
翅膀、笤帚、或者飞毯。
但中国的人想像飞,从不借助外物。

这不是知识普及。
而是一种发现,一种思考。
提醒我们历史博物的深意和价值所在。
让下次我们去旅游,去看博物馆的时候,也会多一点点他们这样的好奇和思考。
这样,我们对历史的感受也更为切身。
而不只是会背诵朝代表。


讨论佛雕姿态
如果你依然觉得,逛博物馆和喝茶聊天,还是无聊。
那再告诉你,《博物》比普通的谈话节目有趣多了。
《博物》每期都会有一定的主题。
就像云冈石窟,它并非泛泛介绍。
而是只突出了一个以音乐为主题的十二窟。

不同的主题,节目会匹配不同的嘉宾。
第一期的音乐主题,除了有深谙历史的收藏家马未都,老戏骨王劲松,还有国乐大师方锦龙和藏族歌手阿兰。
节目里的每一个嘉宾,没一个“简单”的。
各种历史典故和文化分析他们信手拈来,聊的每一句都“知识点”十足。
却并不“高大上”,也不晦涩难懂。

比如聊到中国乐器源起。
国乐大师方锦龙说到,中国乐器的鼻祖其实是吹火筒。
先是钻木取火,然后竹管吹火,吹出了声。
后来就开始钻孔。成了丝竹乐器。
这种知识,或者说趣闻,直接拉近了普通人对音乐和乐器的理解和兴趣。
甚至比我们从小就开始学的do re mi 有意思多了。


方锦龙的亮点还不止于此,在节目里,他随手就演绎了许多种中国古典乐器。
甚至随便摘片叶子就能吹起来。

还有示范“打脸”打出的音乐。

最高能的还是,他用一把中国的五弦琵琶,弹出了日本和风、北京三弦、印度风、西班牙风、古典吉他、电吉他等七八种风格。

就是这样不用摆出华丽的阵势,就只是闲谈间随意一弹。
便让“历史”和“音乐”两个词不再抽象,也不再是遥远的舞台上的艺术。
而是近距离地触发了我们对“乐声之美”的感知。
还有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这比在学校背十本历史书都深刻。

第二集的嘉宾,国家歌舞剧院首席舞者唐诗逸也是一大亮点。
她以一个舞者的姿态诠释了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意像的理解。
比如《春江花月夜》……

舞蹈对“江”的诠释


舞蹈对“花”的诠释
每个中国学生都背过唐诗。
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诗词里的美。
更很难有人,能够欣赏中国文化里的古典美,并把它表达出来。
唐诗逸的舞蹈让我们看到了表达的一种方式。
这对于每一个观众来说,都是一种复习。
也是一种“启发”。
让我们想起当年背过的那些唐诗宋词,其实真的不仅仅是一些课文而已。


《博物奇妙夜》算得上是中国首档实景文博谈话节目。
跟很多华丽的节目比,它很简单。
但跟很多徒有华丽的节目比,它又很走心。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它把厚重的中华文化搬上了我们日常的轻巧茶桌,用闲谈碎语化解了那些难懂的历史之谜。
看它,我们不一定就懂了它。
但相比起那些热闹的综艺、刷不完的娱乐话题。
我们总在不停地呐喊,狂笑,宣泄我们的烦恼和情感。
其实有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
安静片刻。
往自己的心里装点东西。

为什么要有文化?
这样当你看到这张图片时,想到的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哎哟卧槽,好多鸟,好多鸟啊,卧槽!”
想看的,爱奇艺有
老规矩,十点君每天为你们准备了3个彩蛋。
后台回复1-3中任意数字,一个不小心就看到半夜。

微信改版后,很多大宝贝都抱怨找不着我们了。
于是,老妹儿专门出了个教程,教你怎么在第一时间看到十点电影的推文。
首先,你要把十点电影“设为星标”☟

把我们设为星标后,就可以直接从右上角的小图标找到十点电影哦~

--- 往期内容精选 ---
围观

热文
热文
点下小心心,马上瘦瘦瘦瘦瘦瘦▼
分享
2021-12-30 18:08:03
2021-12-29 14:43:08
2021-02-08 23:15:56
2021-01-26 13:16:17
2020-11-29 23: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