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最后的棒棒》网友犀利差评,官媒却给予赞赏!如此差异为哪般?

COCO

电脑版   2018-08-21 08:05  

【写在前面: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一位尽量坚持原创的头条新手,新手不易,原创不易,希望大家能多支持和鼓励敦敦。不管您是长得帅的还是生得美的,希望您能给敦敦点个赞、加个关注。敦敦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最后的棒棒》是由何苦自编自导的励志纪实电影,该片以同名纪录剧集为基础改编。影片诞生于山城棒棒军这个职业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际。影片中导演何苦通过展示自己与几位棒棒军共同生活的状态,带观众深刻理解了繁华都市底层的包罗万象与不同人生的五味陈杂。

​《最后的棒棒》记录剧反响很好,豆瓣评分高达9.7分。但令人意外的是,拍成电影后,很多观众却给予了差评。目前豆瓣评分只有6.5分,与剧集相比相差甚远。
​​​​​ 看了这些犀利差评,敦敦以为这部纪实片可能就注定要这样不温不火地随时间流逝而淡出人们视线了。但敦敦今天逛我们的官媒——人民网时,却无意中发现该网站“文化娱乐”栏目刊载了一篇来源于羊城晚报的文章。文章标题是“电影《最后的棒棒》:平实才动人”。
​很明显,官媒对这部电影是赞赏的态度。文章虽然也提到了影片存在的种种不足,比如“导演用了大量面部特写和煽情音乐,让人非常不适”、“何苦并非科班出身”、“电影的剪辑显得凌乱”,但通篇看来是与网友的差评有本质区别的。人民网似乎在告诉读者,无论这部电影有多少毛病,咱们就是要赞扬它!面对电影的不足,人民网的态度很明显是想说“瑕不掩瑜”!
​​人民网和网友对待《最后的棒棒》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差呢?敦敦认为这里涉及价值观的宣传问题。网友的差评是针对电影配音、镜头等表象而言的,而官媒人民网关注的是电影的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内容,它关注的是“最后的棒棒”背后涉及的民生问题、文化问题等深刻内涵。而这些内涵正是作为官媒的人民网应该去宣传和挖掘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人民网与网友对待这部电影的态度为何有如此差别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