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陌路未完,一个时代的过去,文涛已成烂柯人
COCO
电脑版 2018-08-19 21:17

未来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属于那帮孙子的
《锵锵三人行》已经停播一年多了,如今微博搜索结果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看曾经的录制的节目也只能通过YOUTUBE观看。没有人再提及这个节目,也没有类似的节目再去褒贬时弊,倾诉衷肠。
锵锵三人行代表的是一代人的心境,对世事愚昧的无奈,对人间疾苦的体察,对人生百味的吐露。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

1997年香港回归,那年对香港来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过去和另外一个时代的开始。次年,1998年,《锵锵三人行》开播。十九年的历程,见证了那个时代的人间疾苦,见证了世事变迁,见证了一代人逝去的青春。悲欢离合,人生百味。
2017年9月12日,《锵锵三人行》停播了,就像是最后一期聊的《敦刻尔克》,全军撤退。正如香港回归的那个时代一样,同样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过去和另外一个时代的来临。
二 《锵锵三人行》与我是的,全世界都是中国梦,我们似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可我还是忧伤与无奈,其中不乏失望和苦闷。
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看凤凰台时便对《锵锵三人行》有印象。只记得三个老男人围着一张桌子,中间一个戴着眼睛的男子淫荡地笑着。那时年少,对这个节目并无感觉。
直到我2013年上大学时,已经忘了是什么机缘,让这个节目再次进入了我的视野。《锵锵三人行》就这样陪着我度过了我大学四年的孤独岁月。

我和《锵锵三人行》就像是某种缘分一样,就在2017年,我的大学毕业不久,节目停播了。那是我的学生时代的结束,也是曾经的那个时代的过去。
从那时开始,“中国梦”三个字无论是标语,还是电视媒体,时刻萦绕在眼睛和耳朵里。
是的,全世界都是中国梦,我们似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可我还是忧伤与无奈,其中不乏失望和苦闷。
三 文涛成了烂柯人2016年是文涛的本命年,朋友帮他求了一支签,签中所写“王质遇仙”。
故事讲的是晋朝时候一个叫王质的樵夫上山砍柴,看到一对老翁下棋,他不由驻足观看。一会儿,棋局未完,老翁提醒他该回去了。当他恍然醒悟时,发现自己的斧柄已经朽烂。回到村子,发现已经不认识村里的人了。他才知道已经过了千年。

这个签很灵,它说的烂柯人,正是窦文涛。他从1998年三月份开始上班,每天做一期节目,节目中他一直做的都是一个旁观者,他看着嘉宾畅所欲言,有时候话题兴致甚高,嘉宾们不乏情绪化。而窦文涛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个局外人,他控制着谈话的进程和火候,他有时候也能身临其境,可对他来说,那只是一份工作罢了。他很少在节目中谈自己的感情经历,更多的是将心比心,引导别人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就这样,他每天上班下班,不争名不夺利,沉浸在一个人的孤独世界里,转眼间,十九年过去了。
就像是那个王质一样,抬头已经是千年。那盘棋,正是那张桌子,文涛看着两个嘉宾的对弈,自己已经垂垂老矣。
最后一期节目,他聊了敦刻尔克,可是没有告别,没有序幕,就像是一首未完音乐,戛然而止。这正是那盘未完的棋局。
人生如棋,《锵锵三人行》未完待续,文涛已成烂柯人。
分享
2021-12-30 18:08:03
2021-12-29 14:43:08
2021-02-08 23:15:56
2021-01-26 13:16:17
2020-11-29 23: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