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第四期看点与感受 音乐二三事
COCO
电脑版 2018-08-11 08:46
中国好声音第四期已经播完,这一期给我印象深刻的三点直观感受:(周杰伦镇楼)
- 一、中国好声音的里民族元素、地方元素开始增多了。例如今晚的《侠客行》这首歌,还有之前的《黄河谣》,另外还有方言歌曲的出现,陕西话《遇见》,还有今晚的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这样的秦腔元素。在主流的流行音乐浪潮下,这样的民族元素也应该被听众所了解,正如李健老师所强调的一样,本土的,土生土长的东西,应该引起重视。能不能被听众接受,并且喜欢上这样一些尝试,这也需要有人去做尝试。因为在当下,相比较好听的流行歌曲,大多数人还是不太喜欢这样的元素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底蕴,生活方式,这样的背景下,孕育出的地方音乐也是不同的。例如西北的粗犷和江南的温婉可能就是不同地方所产生的不同风格。地方的音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普及的难度,这就好比普通话的普及,会受到方言的影响。
2.民族元素与流行音乐进行结合时,要能结合的恰当,这也是一个难点。结合好了,就成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结合不好,就会显得不伦不类,听着非常尴尬,自然不会受到听众的欢迎。
- 二、音乐是需要传承的,同时也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想到这一点,是因为看到陈彼得这位乐坛前辈来参加中国好声音,不知道节目组是出于怎样一种目的让他老人家来唱,是为了制造新闻焦点,还是真的在为老师圆梦,同时也是一种音乐情怀驱使。不管怎样,陈彼得为我们传递了一些信息:
他说他是音乐的昨天,周杰伦、哈林、谢霆锋、李健是音乐的今天,底下的学员是音乐的明天与未来。这正是一种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一脉相承,却又会开出不同的果实。
记得之前听过马世芳对罗大佑先生的电台采访,罗大佑的音乐创作就受到很多乐坛前辈的影响(抱歉我只记住陈达这一个名字,但其实说了很多)。在讲到影响时,也有放乐坛前辈的歌,风格都比较老,但是有些元素是罗大佑借鉴的,并进行了更加多元的发展与丰富,才有了华语流行乐教父的由来, 开创了一个时代。说这么多,我是想说一个我之前好奇的问题:华语流行音乐似乎我们听得就是近三四十年的歌,那么它最初是怎样产生的?其实并不是在三四十年前凭空冒出来的,也是由一些更早的音乐元素发展而来的。只是每个时代的流行元素有所差异而已。
- 三、一些题外话,印象最深刻。就是周杰伦讲到自己刚开始发行专辑后,满大街的商场都在放他的《黑色幽默》、《安静》,他感到很自豪,而没有人能在商场里认出他,虽然,啊,虽然他还是穿着和专辑封面同样的宣传服。这个场景,我想想都觉得很搞笑,很有意思,包括周杰伦自己都讲笑了,不愧是杰伦小公举。今天的学员JC也是这样,满大街都在放着《说散就散》,可了解JC的似乎并不多。但才华终究不会被埋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大家印象深刻的都有哪些?情怀的,搞笑的,吐槽的,都来说说。
分享
2021-12-30 18:08:03
2021-12-29 14:43:08
2021-02-08 23:15:56
2021-01-26 13:16:17
2020-11-29 23: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