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2万个梵高,却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画家 真实的国产纪录片……
COCO
电脑版 2018-08-06 16:37
中国有2万个梵高
却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画家

中国梵高
▼

(观艺术百态,看芸芸众象)

100多年前的梵高,画了1000幅画但一张也没卖掉,连自己也养活不起。
100年后的赵小勇,临摹了几十万张梵高全都卖掉了,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全家老小。
深圳的大芬村里,有无数像赵小勇一样的“中国梵高”,他们虽是产业链底层的赝品制造者,但也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余海波、余天琦导演的《中国梵高》
一部名为《中国梵高》的纪录片
一经播出
曾引起巨大的反响
故事里的主人公名叫赵小勇
临摹梵高的画
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

他画了超过10万张梵高
是梵高本人的100倍。

而绘画的开始,并不是有多热爱梵高
而是为了生存


大芬村是以出产油画出名的
世界上70%的油画来自中国
中国油画的80%来自大芬村
这里的人不是为了艺术
而是为了生存吃饭
▼

大芬村几乎有两万个
跟赵小勇一样的工人
在自己狭小的画室流水线般的生产着油画

有家人合作式画室
▼

也有流水线式作画
很快就能完成一幅画作
▼

在这里
画画不是为了艺术,
而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方式
▼

这里每年能产出500多万幅油画
这些农民画工们在画室睡觉、吃饭、聊天,
生活基本都在画室中度过
▼

为了给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们就像机器一样每天重蹈覆辙的做着同样的工作
甚至同样一幅画,画千百遍都不为过
▼


明明是离艺术最近的一群人
生活得却并不像缤纷多彩的油彩画
但是画工们觉得比起打工
在这里画画有更多的乐趣和自由。

艺术的高产也让这个村子火了起来

在画商眼里
这可是个好地方
一小幅油画只卖个三五十元


二十多年前
初中毕业的小勇
便从老家邵阳到深圳打工
开始在一个陶瓷厂工作
虽没有多少文化
但每个月能领到1200快的工资
对于一斤猪肉只要三块钱的年代
显然来说已经很不错
▼

在一次工作之余的闲聊中
一个湖南的工友跟他说
他的哥哥在附近大芬村画油画
一个月都能挣个三千块
要带他去开开眼界
▼

赵小勇形容自己
第一次到大芬村的感觉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随便拉上一个路人
都能提笔模仿莫奈,伦勃朗
小勇被深深的震撼了
▼

回到厂里,小勇一夜没睡
满脑子想的都是大芬村
一咬牙,索性第二天便辞去工作
背起行囊,励志要创出一片天
▼

初次来到大芬村的小勇
还好有老乡的帮忙
老乡在大芬村从业已有十多年
小勇的绘画技法一开始便是跟他学的
但他也提醒小勇
“一开始,你可能一年都没有一单生意
要坐得了“冷板凳”
▼

于是两个大男人
挤在一间不足15平米的房子里
有时晚上热得睡不着觉
一晚上就要起来冲四五次澡才管用
第二天11点起床,一画便又画到次日凌晨4点
周而复始
▼

但坚持画了一年,真如老乡所说
一个单子都没接到
有时候饭钱都是借来的

后来,老乡建议小勇:专画梵高的画
因为梵高的画订单多
那半年
小勇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临摹梵高的作品
▼

《向日葵》《咖啡馆》《星空》
他画了有上百幅
▼


自觉火候到位的小勇
试着把把自己的两幅画拿到画廊去售卖
一家一家推销自己的作品
却几乎没有人愿意多看
▼

终于有个姓高的画商
去画廊收画,每次都看到小勇
于是终于收了他的两张画
那是小勇的第一笔交易
却比市价低了整整一半”
▼

于是,打那以后
赵小勇的订单便开始像潮水一般涌来
最多的时候
他的订单达到2000多幅
从每天上午十点到深夜
小勇就光着膀子挥汗如雨
有时连抽三、四包烟提神

直到这时,他才知道
这位画商可不简单,是做“做大买卖的”
他从大芬村收走的画
全被作为装饰品卖到欧洲各国

连续六年多
小勇都在和这个画商合作

有时忙不过的时候
妻子也会帮忙铺一些简单的底色
后来因为订单实在太多
他会承包给周围的画工
于是他成了小老板。
他的妻子专画《星空》、《向日葵》;
弟弟专画《咖啡厅》;
小舅子专画《自画像》

“大芬村是个好地方
市场就这么大
你画得好就有饭吃”
有饭吃有钱赚
小勇看来是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
很朴素也很直接
▼

后来小勇挂起了“专画梵高”的广告牌
在赵小勇看来
自己比梵高算是幸运些的
梵高一生只卖出了一幅画
而他却可以卖出十几万幅

赵小勇曾经做过一个梦:梵高从画里走了出来,长得跟画里一模一样。他问赵小勇“小勇,你画得怎么样了?”,赵小勇说“我已经进入你的状态了”…
赵小勇说:后来,我想伸手去握梵高的手,他就不见了,我就醒了。那天晚上,我坐在床上,再也睡不着了。

那天之后,赵小勇就萌生了去荷兰,去阿姆斯特丹,去梵高美术馆,去看梵高真迹的念头。
但是,赵小勇的老婆不乐意了,她说:你也不想想,去一趟要花多少钱?要卖多少张画?

赵小勇说:我一定要去!不要舍不得这点钱,未来有大把钱赚,我去看了之后,可能会画得更好,也许以后会赚更多钱!

办护照,办签证,买机票…
赵小勇终于踏上了飞往荷兰的航班,飞机即将降落,看着阿姆斯特丹郊区大片大片的田野,赵小勇感觉,梵高或许曾经站在这里…


终于,赵小勇站在梵高美术馆门前。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画,张贴在旅游纪念品商店门前。
赵小勇有点失落,他说:这个客户合作好多年了,我以为他的画廊很高档,没想到是个纪念品商店…
更让赵小勇郁闷的是,这些标价几百上千欧元的画作,其实,他只收到了几百块人民币的酬劳。


随着汹涌的人流,赵小勇挤进了梵高美术馆。他看到了:向日葵、自画像、杏花、鸢尾花、吃土豆的人、阿尔的卧室…
甚至,可以这么说,赵小勇比梵高还要了解梵高画作,梵高不一定记得自己画过的每一笔,但赵小勇却千万遍的模仿过。


梵高《吃土豆的人》
在梵高自画像前,赵小勇停留了很久,他凑得很近,鼻尖都快碰到画面了,他反复端详,久久不愿离开…
赵小勇的声音渐渐没了底气:不一样,和我画的完全不一样。…



太阳落山
小勇来到了梵高的坟前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
他没有香
点了三只烟
“也算是拜了师”
▼

回国之后,小勇已经不像曾经一样
为了挣钱吃饭去临摹
可能他也想像梵高一般被认可
小勇决定来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室
画自己的原创风格

如今小勇已经实现了当初的愿望
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画室
而且还有不少人喜欢他的原创风格

虽然笔下不再有梵高
但是梵高给他带来的精神价值是最无价的
分享
2021-12-30 18:08:03
2021-12-29 14:43:08
2021-02-08 23:15:56
2021-01-26 13:16:17
2020-11-29 23: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