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虽然这部电影故事的地点不在宫里,但它的的确确是宫斗剧的鼻祖

COCO

电脑版   2018-07-30 21:20  

大家好,

之前聊了《延禧攻略》。

我发现,一说宫斗剧,普遍认为2004年的《金枝欲孽》是其鼻祖。

可爱翻老电影的我却知道。

“宫斗题材”的真正鼻祖,是它:

《大红灯笼高高挂》

注:下文有剧透。

张艺谋作品,1991年上映,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

你可别小瞧它。

它是张艺谋巅峰时期的代表作。

入围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摘得威尼斯银狮奖最佳影片。

没皇上,没妃子,甚至没后宫,可它的故事,却完整呈现了当今宫斗剧的雏形。

甚至比它们更灰暗、更凄凉、更绝望。

主人公颂莲(巩俐饰),十八岁,念过半年大学。

因为家道中落,母亲送她去当大户人家的小老婆。

这户人姓陈,老爷有三房姨太太,加上颂莲,一共四房。

大太太老态龙钟,整天盘珠子,见到颂莲,只叹:罪过,罪过。

二太太热情好客,对颂莲嘘寒问暖,还介绍自己的女儿给颂莲认识。

三太太(何赛飞饰)不愿见颂莲,推脱说病了,可第二天清早,又精精神神地在房顶上唱大戏。

吵得颂莲没法睡。

四位姨太太平时也没事,干嘛呢?

等两件事:点灯和锤脚。

颂莲刚来不久就见识了。

四位姨太太,宅屋相邻相对。

每天傍晚,站在各自的房门口等着。

老爷想跟谁睡觉,就派人在她门口挂盏灯笼。

随后,这位姨太太宅内的灯,也一一点着。

这便是点灯。

而锤脚呢——

被选中的姨太太,脚上搭块红布,一个老太婆拿两块铜锤,隔着红布反复敲。

因为老爷认为:锤脚最能调理女人的身子,调理好了,才能服侍好老爷。

就这样,点灯、锤脚成了她们的梦想。

灯笼挂谁家、锤脚声从谁家传出,谁地位就高。

地位一高,人前就有了底气,吃饭也有了点菜权。

要能给老爷再生个儿子,那更是要扬眉吐气、平步青云。

这样,战争不就爆发了吗?

当然,这群女人不是都热衷于斗来斗去。

比如大太太,年纪最长,儿子都开始跑生意了。

所以她与世无争,隔岸观火,偶尔出来给妹妹们主持主持公道。

三太太,戏子出身,婀娜多姿。

而且性子洒脱,像难驯的野马,让老爷又爱又恨。

这二位,虽与颂莲偶有摩擦,但总的来说,挺好相处。

棘手的是二太太,表面温良恭谦,贤妻良母。

背过人去,什么阴招狠招都使得出。

她给老爷生过一女。在那个年代,你懂的,没啥用。

加上年老色衰,风韵不再,颂莲一来,她因此更加紧张。

一方面,拼命找机会和老爷同房,想生儿子。

另一方面,各种阴谋诡计齐上,誓要挤掉颂莲。

一天,颂莲从丫鬟房间,搜出一块插针人偶——有人诅咒她。

一问,想不到是二太太让丫鬟做的。

颂莲憋着气。

趁二太太请她帮忙理发,一剪子下去,二太太耳朵上多了个口子。

二太太变脸贼快,这边跟颂莲说:你多心了,谁说你是故意的?

另一边又跟老爷说:你才跟我同房一晚,四妹就把我恨成这样。

自此,老爷开始讨厌颂莲。

颂莲不甘示弱,又使出一招:装怀孕。

一瞬间,老爷又开始围着她转,灯笼、锤脚,又在她这了。

二太太步步紧逼。

丫鬟给颂莲洗衣,发现一块姨妈血,告诉了二太太。

二太太立马请来医生来给颂莲看,美其名曰:她气色不好,得注意了。

就这样,颂莲被揭穿,被打入冷宫,连灯笼也给罩上了。

一句话,颂莲完败。

这不是宅院女人们唯一一场战斗。

为了争权夺利,她们甚至闹出过人命——三太太。

三太太生性洒脱,早受够了宅院里的封闭。

她勾搭医生,常和他外出开房。

有一次,颂莲和他们打麻将,弯腰捡东西,却看见三太太的脚在勾医生的腿。

这事颂莲一直藏心里不说。

可某天醉酒,颂莲被二太太扶住,迷迷糊糊中,还是说了出来。

当晚,一群家丁手提灯笼,把三太太架进顶楼的小黑屋。

当颂莲走进小黑屋……一声尖叫,从此她神志不清。

你看,这人物、环境,还有人偶诅咒、假冒怀孕、暴露奸情的桥段,跟后来的宫斗剧如出一辙。

可在我看来,《大红灯笼高高挂》却比宫斗剧好看。

因为宫斗剧看的,是女人在皇宫里赢。

而《大红灯笼高高挂》看的是:无论谁赢,你们都输了。

为什么这么说?

封建社会,女人没地位,靠男人活。

走上人生巅峰,往往也靠的是男人的助力。

所以,她们的成功格局小,是男人治下的成功。

而《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争输赢,因为它看见:这场游戏从一开始就毫无意义。

张艺谋压抑的构图,说明了这一点。

片中的人物,人物永远活在逼仄的空间里。

被框在门里。

被夹在房屋中间。

被隔在帘子另一头。

无论她们怎么走,都走不出这张巨网。

即使登上房顶,仍被牢牢吸住,逃不出去。

她们的命运早已注定,永远跳不出这不公平的世界。

所以,赢了又如何?输了又如何?

正如电影结尾,虽然二太太赢了战争,可不久后,老爷又娶了五太太。

就像斗兽笼,不断有新兽进来,杀死过去老兽。

而大家,都是可怜的困兽,而已。

宫斗剧的现状又何尝不是。

如今它日落西山,创作者们求新求变。

有时我也感叹,这些变化挺有趣,比如《延禧攻略》。

可说到底,这些变化,仍是鱼缸里的多彩假山。

它们看似斑斓,却永远只能在鱼缸,供人把玩。

今天,很多女人不愿再靠男人成功。

宫斗这种类型,也必须脱胎换骨,否则,谁爱看那些“白莲花”靠男人上位?

我们需要更大的格局,更高的视角。

就像缸中小鱼,永远渴望宽广的大海。

老一套的宫斗剧,是时候说再见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