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 每天坚持这9件事,你就能远离高血压
COCO
电脑版 2018-07-28 10:59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从左至右)。由于长期抽烟,饮酒,精神紧张,“三巨头”均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最终都因脑出血离世。(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香港明星刘青云因先天性高血压,影响到了心脏,从而放弃了生子计划。
本期论道医生
薛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内科主任医师
杨天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
麦憬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张抒扬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心内科教授
☞“希特勒都做不到,高血压却干掉了二战三巨头。”医学界有人用这句话,描述高血压的可怕之处。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三人均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最后导致脑出血而去世。
到了21世纪的今天,高血压像一个幽灵,席卷全球。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报告显示,高血压正影响着全球10亿人的健康,全世界每五个成人中就有一例高血压,这种病症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所有中风和心脏病死亡人数的一半。全球每年由高血压并发症导致的死亡为940万例。
在中国,形势同样严峻。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预计我国目前的高血压患者为2.7亿人。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血管病内科主任医师薛浩估计的形势更加严峻,她说:“按人口的数量与结构估算,目前我国约有3.3亿高血压患者,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3。”
一、高血压最容易被忽视的两个真相
我国根据诊室血压水平可对血压升高做出分类: 小于120/80mmHg 为正常血压, 大于或者等于140/90mmHg 就是血压升高了,如果两个数字介于这两者之间,就是正常高值。
需要注意的是, “高血压”不一定等于“高血压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杨天伦指出,因为血压升高是一种现象,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才是病因。
以下是人们对高血压认识的常见误区:
1、无声的杀手: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很多人以为,如果患上高血压,身体是会有相应的症状的。但事实是,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它也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由于高血压大多数发展比较缓慢,缺乏特殊的表现,导致被诊断的时候都很晚了。部分患者仅在测量血压时发现血压升高, 或发现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时才明白自己有高血压病。
有时,高血压会导致头痛、气短、眩晕、胸痛、心悸和流鼻血等症状。忽视这些症状是危险的,但是也不能靠这些症状来预示高血压。
高血压是需要显著改变生活方式的严正警告信号。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甚至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却不以为意,仍在“坚持”抽烟、喝酒、熬夜、久坐、胡吃海喝等不良生活习惯。
2、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病和中风的元凶
血压越高,心脏及诸如大脑、肾脏等主要器官的血管受到损害的风险就越大。世界范围内,高血压是心脏病和中风首要的可预防因素。此外,高血压还能导致肾衰竭、盲症和认知障碍。
二、九招教你远离高血压
虽然高血压发作起来很可怕,但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对某些人而言,改变生活方式(如停止烟草使用、采用健康饮食、定期锻炼并避免有害使用酒精)足以控制血压。减少盐的摄入量也会有帮助。对其他人而言,光有这些改变还不够,他们还需要处方药才能使血压得到控制。”
道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防治的相关报告,总结了如下9点建议。只要坚持下去,时间会给予你回报。
1、少盐:每天5克以下
2、少糖:每天50克一下
3、少脂肪:少吃肥肉,多吃鱼
4、多吃水果和蔬菜:每天五份以上
5、戒烟戒酒
6、运动:每天散步一小时
7、不要自行停药:每天按方吃药
8、学会处理压力
9、控制体重
1、少盐:每天5克以下
食盐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NaCl),能在体内分离出钠离子。钠是保持血浆容量、酸碱平衡、神经脉冲传导和正常细胞功能的必要营养素。
但如果长期钠摄入过量,就会导致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大部分人都吃了太多的盐(平均每天9-12克),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低于5克(大约一汤匙)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患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
钠除了减少食盐的添加,还要防止那些“隐形盐”。因为钠天然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如牛奶、肉和贝类。面包、加工过的肉类和零食以及调味品(如酱油、鱼露、鸡精)等加工食品中的钠含量很高。
下表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公布的部分食物的钠含量。从中可以看出,生抽、鸡精的钠含量是很高的。
在减少含钠食物的摄入时,也要增加富含钾的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天至少摄入3510毫克的钾。富含钾的食物包括:豆类(约1300毫克/100克),坚果(约600毫克/100克),蔬菜如菠菜、白菜和香菜(约550毫克/100克),水果如香蕉、木瓜和栆(约300毫克/100克)。加工会使很多食物产品中的钾含量降低。
2、少糖:每天低于50克
国外一项针对17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多摄入 1 份含糖饮料(1 份=330 mL,一听饮料的含糖量),冠心病的风险就增加 16%,喝得越多,风险越高。
对于一个有着健康体重每天消耗大约2000卡路里的人来说,应只有不到10%的能量来自游离糖,相当于不到50克(或大约12茶勺)。如果低于总能量的5%,可能更有益于健康。
所谓游离糖,主要来自由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入的白糖、果糖等,还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不过,完整的蔬菜水果中自身含有的糖分并不算在其中,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部分糖会带来健康危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麦憬霆指出:在中国常见饮料中,最健康的还是白开水。
3、少脂肪:少吃肥肉多吃鱼
首先要远离工业制作的反式脂肪:来自加工食品、快餐、零食、油炸食品、冰冻比萨饼、馅饼、饼干、人造黄油和涂抹食品的酱膏等,这些都无益于健康;
少摄入饱和脂肪食物,比如肥肉、黄油、棕榈油和椰子油、奶油、奶酪、酥油以及猪油等。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食物,比如鱼、鳄梨、坚果、葵花油、菜籽油和橄榄油等。
生活中,还可以通过改变烹调方式减少脂肪摄入量:比如蒸煮或烘焙,而不是煎炒。
此外,还要控制食物中的总热量: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抒扬建议:主食每日4两(女),6两(男)。而且要粗细搭配:一周吃2~3次粗粮,定期吃一些小米、玉米面、红薯等。
4、多吃水果和蔬菜:每天五份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至少食用5份或400克水果和蔬菜有助于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并有助于确保每日摄入足量的食物纤维。
为了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量,您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菜肴总是配有蔬菜;
作为零食吃新鲜的水果和生蔬菜;
食用当季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变换水果和蔬菜的种类。
5、每天散步1小时
每天坚持适量运动,对高血压的缓解也比较有效。每个人应该根据自身年龄和体质,进行适度的运动。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抒扬建议,高血压患者最适宜的运动时每日散步1小时。
成人的锻炼,提倡进行有氧运动,比如:如步行、跑步、走楼梯、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家务劳动、园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锻炼强度建议: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时的适宜心率=170-年龄。
对于65岁及以上的成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可以通过交通往来(如步行或骑车)、职业活动(如果仍然从事工作的话)、家务劳动、玩耍、游戏、体育运动等达到身体活动的目的。
6、戒烟戒酒
相关数据统计,吸烟者冠心病发病风险比不吸烟者增高2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高1倍,癌症死亡风险增高45%,总死亡危险增高21%。有吸烟习惯的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治疗不易取得满意的疗效。
此外,5%~10%的高血压是由喝酒引起的,有研究显示,每日饮酒量在2~90 g时,血压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升高,限制酒的摄入量后可使收缩压降低2~4 mmHg,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大为改观。
7、每天按方吃药
不是所有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
但那些具有中到高度心血管风险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他们需要使用这八种基本药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来降低风险。包括:噻嗪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长效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二甲双胍、胰岛素、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
当然,具体应该服用什么药,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切勿自行乱服药。
此外,还不要自行停药。当你忽然间情绪激动时,很有可能血压突然升高,从而导致血管破裂或中风。所以,一定要定时吃药。
8、控制体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减轻5公斤多余体重,可使收缩压下降2-10个点。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人们肥胖程度的粗略指数,具体算法是按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按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30为肥胖。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25为超重。
如何控制体重呢?
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教授给出了三个方法:
限制过量(高热量)饮食,比如酒、脂肪、糖和零食是高热量的来源。
一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全天热量的30%~35%、35%~40%、20%~25%。
增加运动量。运动有助于能量的消耗,如散步2小时、蛙泳40分钟、体操1.5小时可消耗300千卡(kcal)热量。
9、学会处理压力
世界卫生组织做过一项调查,经常处于负面情绪的男性,患上高血压的概率是情绪舒畅男性的1.5倍,女性则是1.7倍。
可以通过默想、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积极的社交活动等释放压力。
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
高血压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
所以,千万不要随意相信一些“神药”、保健品或者保健器材所宣称的“治疗功效”!■
参考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相关问答
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全球概要201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
《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7)》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如果医生得了高血压》(宋雷著)
《高血压自我管理6要素》(2015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年会)
《世界高血压日,我们任重道远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了解更多名医的健康科普,可关注“大医论道(dayilundao2017)”公众号
分享
2021-12-30 18:08:03
2021-12-29 14:43:08
2021-02-08 23:15:56
2021-01-26 13:16:17
2020-11-29 23: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