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资讯

关于玄武门之变,这部纪录片必须五星推荐

COCO

电脑版   2018-07-14 19:23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即,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之变爆发。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双双被杀。

秦王李世民大获全胜,黎明后,开始登顶权力的巅峰。

历史上轰轰烈烈的贞观之治来开了大幕,大唐帝国开始走向东亚霸主。

这段,即是纪录片《激变玄武门》的经典开头,热血,残酷,宏大,耐人寻味。

制作团队专注于玄武门之变前后的历史记载,试图为我们还原背后的真相。

毕竟,这场血腥的军事政变,对神舟大地影响深远,至少,决定了大唐300年对命运。

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就不可能上位,也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

甚至可以说,这场事变时李唐王朝开国时期,最重口味的一个政治事件。

看起来,玄武门之变只是一个突发事件,似乎是李世民临机应变的决断。

但从这部内容厚实的纪录片来看,他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很久。

在李世民的心中,一直埋藏着野心的火种,只等导火索引燃,就会爆发,熊熊燃烧。

那么李世民是否具备这个资格呢?

第一,他是开国皇帝李渊的四大嫡子之一(老四李玄霸夭折)。

第二,他从18岁开始就参与大唐开国,东征西讨,战功赫赫,军中极有号召力。

第三,李渊先后有两次许诺,改封他为太子,给力他无尽的希望,以及无尽的野心。

第四,他被封天策上将,单独开府,能臣武将,人才济济,拥有最强大的团队。

以上四点,让李世民对皇位,有了理所应当的渴望。

在我看来,李世民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洞悉人性,所以他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

李渊的弱点是什么?性格仁厚,注重亲情,不会为了权力,对自己的儿子痛下杀手。

他最多就是敲打一下李世民,但对于这个儿子的厚爱,也是相当明显。

李建成的弱点又是什么?像李渊,也是仁厚,他也不愿意对李世民,进行简单粗暴的屠杀。

一方面他们是亲兄弟,他比李世民大十岁,所谓长兄为父,他心中是有爱的。

另一方面,他是册封的太子,名正言顺,又实力强大,没必要搞那些阴谋诡计。

对于李建成来说,只要熬到父皇驾崩,自己顺理成章就是未来的大唐皇帝,岂不是更好?

这些,李世民都心知肚明,他对形势的分析,前瞻,以及预判,都到了可怕的地步。

如果甘于当一个亲王,他也许会善终,活得逍遥自在,然后得享天伦之乐。

但是这种如果,在李世民的眼中,根本就不存在。

他少年英雄,率千军万马纵横驰骋,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这就养成了杀伐果断的个性。

同时,他从小身在权力的漩涡之中,阴谋诡计屡见不鲜,隋朝就是妥妥的前车之鉴。

别看他勇武超凡,其实拥有极高的政治智慧,综合来看,此人雄才大略,当时无人能敌。

对李世民来说,主宰江山就是最高的梦想,做一个伟大的人,舍我其谁?

围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及其团队采取了近乎胆大包天的行动策划,成王败寇,在此一举。

公元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祸乱苍穹,星命说秦王当有天下,李渊召其入宫问对。

李世民跪倒在地,当机立断,转移话题,谎报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妃子私通。

李渊大怒,这是乱伦的大事情,当场失去理智,下令两个儿子进宫,向自己解释。

于是,李世民成功实现调虎离山,幷设伏玄武门内的小树林,待大哥和三弟抵达后,杀之。

整个过程,虽在李世民的谋划之中,但他也冒了一个天大的风险。

如果这次不能成功,那么,他以后即将面对的,多半是身首异处的残酷下场。

我们回过头来看,玄武门之变虽然已经板上钉钉,但发生之前依然具有极大的变数。

据说,当晚李元吉曾建议李建成,不要盲动,等到第二天再做打算,被李建成拒绝了。

这一拒绝,也就决定了他们两人最终的命运。

换个角度去想,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有上位的可能吗?几乎没有。

他功劳再大,也不是嫡长子,自己的哥哥长期太子监国,也并非平庸之辈。

非常时期,非常之人,必须非常手段,这一点,李世民应该比谁都清楚。

玄武门之变,堪称中国古代皇室内斗的典型案例,权力的游戏,就是如此冷酷无情。

无关正义或者邪恶,考验的却是赤裸裸的人性,面对帝国最高权力的争夺,往往灭绝人性。

这部纪录片通过四集的篇幅,生动解析了玄武门之变的来龙去脉。

但历史毕竟还是历史,它仍然留下了千年的谜团,真实的过程,藏在史书的字里行间。

愿生生世世不要生在帝王家,这句话,真不是说说而已。

而李世民,作为和秦皇汉武齐名的千古一帝,从玄武门之变开始,就走向了救赎的征途。

那一年,李世民27岁。

(独狼映画编辑部:我是少狼主)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