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

嫦娥在古人的心中竟不是女神,而是许多人都讨厌的动物!

电脑版   2018-07-12 16:17  

嫦娥奔月是我国上古四大神话之一,但遗憾的是,史籍里关于它的记载可谓是凤毛麟角。据考察,战国时代的《归藏》是目前已知最早记录嫦娥奔月的书籍,书中写道:“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那么,何为月精呢?关于这个问题,西汉的淮南王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妻姮娥窃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也就是说,嫦娥最开始到月球上后,居然变成了一个蛤蟆!

嫦娥在古人的心中竟不是女神,而是许多人都讨厌的动物!

那么,为什么古代人要把大美女变成癞蛤蟆呢?推想起来,必定含有谴责的意思。有民间传说言,受玉帝委派来到人间的后羿本是天神,完成任务后却因一事得罪了玉帝,于是天庭不让其返回。在这种情况下,后羿退而求其次,就向王母娘娘要了不死之药,决定与妻子嫦娥做一对长生不老的凡间夫妻。可嫦娥不干,所以就单独行动了。看来,即便是神仙,在危难时刻抛弃丈夫单飞,同样也会遭到谴责。所以,在唐朝以前,嫦娥的形象一直属于“弃夫的窃贼”,人们将她视为蛤蟆毫不奇怪。

嫦娥在古人的心中竟不是女神,而是许多人都讨厌的动物!

不过,嫦娥从蛤蟆到女神的转变还是挺有意思的,古往今来乐于替嫦娥开脱和翻案的人都懂法,而且很擅长搞“有罪推定”:嫦娥不会无缘无故独吞不死之药私奔月球,那只有夫妻感情出现严重危机这一种可能。于是,原罪就定在后羿身上了。像《淮南子·本经训》《酉阳杂俎》及明代小说《有夏志传》等古籍和诸多民间传说里就把养“小三”、爱斗狠、不顾家等屎盆子纷纷扣到后羿头上,现代的影视剧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套路创作的。这样一来,还有谁去谴责嫦娥?

嫦娥在古人的心中竟不是女神,而是许多人都讨厌的动物!

其实,嫦娥由癞蛤蟆变成女神,与嫦娥本身一点关系也没有,完全是由后人态度决定的,但这也显示“同情弱者”和“探索月球”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和梦想。

嫦娥在古人的心中竟不是女神,而是许多人都讨厌的动物!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