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

九子夺嫡这场康熙年间的大戏,到乾隆皇帝时才落下帷幕

电脑版   2018-11-13 16:04  

康熙帝借三藩之乱进一步削弱了开国诸王的实力。与此同时,他重用直系皇族,皇子势力空前膨胀,产生了九子夺嫡的局面,延续着雍正、乾隆时期。

一、康熙抑制开国诸王后裔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汉族异姓王起兵造反。康熙帝令多位宗室为大将军,率军平乱,康熙帝对参战的王公做出了以惩罚为主的评价。“劳师糜饷,误国病民,情罪重大,在他人尚不可原,况王贝勒等国家同休戚之人乎?”简亲王喇布(济尔哈朗孙)、顺承郡王勒尔锦(萨哈璘孙)、贝勒尚善(舒尔哈齐孙)、察尼(多铎子)、董额(多铎子)、贝子彰泰(阿巴泰孙)、温齐(舒尔哈齐曾孙)、镇国公兰布(尼堪)等王公皆被削爵。立下战功的康亲王杰书(代善孙)、安亲王岳乐(阿巴泰子)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大批开国诸王的后裔遭到严厉处罚,从政权的决议圈子中淡出。

九子夺嫡这场康熙年间的大戏,到乾隆皇帝时才落下帷幕

同时,康熙帝控制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度是清廷的决策机构,由宗室诸王组成,能够影响汗王(皇帝)的决议。康熙帝将爵位高的宗室挤出决策机构,刻意降低宗室的影响力。三藩之乱前,议政王共有亲王、郡王五人,分别是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顺承郡王勒尔锦与福全、常宁,后两人是康熙的兄弟,勒尔锦、岳乐先后被罢议政,杰书去世后,康熙再也没有递补一位亲王、郡王进入议政处,该机构名存实亡。

九子夺嫡这场康熙年间的大戏,到乾隆皇帝时才落下帷幕

二、九子夺嫡

在打压开国诸王后裔的同时,康熙帝重用近支皇族,皇子势力膨胀,酿成储位之争。康熙帝的三个兄弟福全、常宁、隆禧都被册封为亲王;隆禧早逝,福全、常宁两人能力平平,但是没有权力欲,康熙帝刻意提升他们的地位压制开国诸王后裔。诸子中,唯一的嫡子胤礽,周岁时立为皇太子。康熙出征时,太子临时监国,“各部院奏章,听太子处理;事重要,诸大臣议定,启太子。”皇长子胤禔曾作为副帅讨伐噶尔丹,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出征西北,胤祐、胤俄(礻字旁)、胤祹分管旗务,胤禩、胤祹曾署内务府总管事。

九子夺嫡这场康熙年间的大戏,到乾隆皇帝时才落下帷幕

康熙帝对太子的溺爱引发恶果,储君权力极度膨胀,部分朝臣依附于太子,期望成为拥立功臣。皇长子胤禔年龄居长,也对皇位有非分之想。康熙其他儿子也牵涉到了皇位争夺之中,分别是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一废太子引发的储君之争。康熙晚年,胤礽权力欲望恶性膨胀,曾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与康熙帝矛盾日益加剧激化。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囚禁处死了太子党重臣索额图,对太子进行警告,皇权与储权矛盾彻底爆发,太子并没有有所收敛,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将太子废黜。

九子夺嫡这场康熙年间的大戏,到乾隆皇帝时才落下帷幕

大阿哥胤禔错误的判断了形势,认为“有嫡传嫡,无嫡传长”,认为胤礽被废黜后储君应该由自己担任,积极谋求,被康熙拒绝胤禔转而支持拥立同母所抚养的皇八子胤禩为嗣,并请求诛杀废太子,康熙帝大感心寒。不久胤禔镇魇皇太子之事被皇三子胤祉揭发,康熙帝将胤禔“著革去王爵,即幽禁于其府内”。胤禔政治生涯从此终结。同时,康熙帝将皇八子胤禩囚禁革爵,不久将其释放,令诸大臣推荐新太子人选,试探诸皇子在朝臣中的影响力,结果多数大臣推荐胤禩。

九子夺嫡这场康熙年间的大戏,到乾隆皇帝时才落下帷幕

康熙自食其言,称“允禩获罪于朕、身撄缧绁。且其母家微贱。岂可使为皇太子”。诸皇子结党令康熙帝大为震惊,他又想到了太子的种种优点,对废太子心存幻想,认为其能改过自新,复立胤礽为太子。太子胤礽废黜后复立,威信锐减;皇长子胤禔急于争夺储位,被囚禁至死;皇八子胤禩在群臣中展现出的名望令康熙帝不满,基本无缘皇位。二废太子后的储君之争。康熙五十一年,太子再次被废黜,被圈禁至死。与废太子关系密切的皇三子胤祉,洞察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不再谋求储位;皇八子胤禩因死鹰事件激怒康熙帝,无缘储位。“自此朕与允禩、父子之恩绝矣……此人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也。”

九子夺嫡这场康熙年间的大戏,到乾隆皇帝时才落下帷幕

同母所生的四阿哥胤禛与十四阿哥胤禵是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十三阿哥胤祥是胤禛的支持者,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是八爷党的成员,随着胤禩的失势,转而支持胤禵争夺皇位。康熙五十七年,胤禵迎来了人生的巅峰,率军出征西北,康熙去世后却是皇四子胤禛称帝,成为九子夺嫡的最后胜利者。胤禛与先祖皇太极一样,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登上皇(汗)位,宗室中会掀起新一轮的血雨腥风。

九子夺嫡这场康熙年间的大戏,到乾隆皇帝时才落下帷幕

四、弘晳案

乾隆四年,发生弘晳谋逆案,乾隆帝快迅速结案,结束了康熙以来储位的斗争。弘晳是废太子胤礽的嫡长子,是康熙帝的嫡长孙,对父亲争储失败耿耿于怀,得到了诸多宗室的同情。庄亲王胤禄、弘昇(康熙第五子恒亲王胤祺长子)、弘昌(怡亲王胤祥长子)、弘晈(庄亲王胤禄长子,本为次子,长子殇)、弘普(怡亲王胤祥嫡长子)牵涉其中,这些弘字辈的宗室大多为长子或嫡子,支持皇位“传长传嫡”,对雍正、乾隆父子嗣位多有不满。弘晳案是康熙晚年诸子争位的余波,乾隆只严惩弘晳本人,对其他宗室宽大处理,康雍乾储位之争告一段落。

九子夺嫡这场康熙年间的大戏,到乾隆皇帝时才落下帷幕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