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王妃墓的一件衣服,重量竟然轻比蝶翅,让专家如获至宝!
电脑版 2018-10-28 16:26
从“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无不反应了中国丝绸的国际地位。直到现在,精品丝绸还依然是普通人消费不起的奢侈品。然而,制作丝绸的最高技艺却不是现在,而是在古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陆续出土了两件丝绸制的服饰,其一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代表了西汉时期的最高水准;而之后在福建地区又出土了一件丝绸服饰,还揭释了一个唐宋时代的纺织界谜团。
1974年10月,正是个肃杀的深秋,福建省福州市第七中学在修建操场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座17岁贵妇的古墓,她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世孙赵与骏之妻黄昇之墓,而就是这次意外的发现,给专家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丝绸世界的大门。经过几天的清理和发掘,墓室被打开,一口棺木出现在墓室的正中,专家们大喜过望。
开棺之后,人们都惊呆了!墓主人黄昇被丝绸严实的包裹起来,但尸体已经腐烂,只有骨架和发髻还保存完好。接着专家们将墓主人身上的丝绸服饰逐件剥落下来,再加上陪葬的衣物,加在一起足足有354件之多,但是最让人惊叹的发现还在后面。
这座墓葬内出土的丝绸制品,不仅代表了南宋时期,丝绸制作的最高技艺水平,各种绫、罗、绸、缎、纱、绢、绮等等都一样不少;而且种类繁多,比如成衣、背心、袍子、裤子、裙子、抹胸等等也都一应俱全,关键是大部分都保持完好。
小编重点说的是一件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吸引了所有专家的眼球,它纹路清晰,工艺精美,16.7g的重量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经过研究,这件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的纺织工艺竟然是四经绞罗,而这种中国纺织技术最高水平的纺织技术早已失传,如今又得以重现,真可谓是人间奇迹。
想要搞明白“四经绞罗”是什么,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罗”。我们常用“绫罗绸缎”来指代丝绸制品,虽然都是丝绸,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绫,以透光为主;罗,以轻盈为主;绸,以柔软为主;缎,以纹络为主;而罗的生产和纺织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当时就已经有“四经绞罗”这种纺织工艺;用这种工艺做出来的丝绸面料质地紧密,形式雅致,而且舒适清凉,尤其适合夏天穿着,感觉就像是随身携带了一台空调,因此能享受这般待遇的,也只有社会上层的贵族阶级。
直到唐宋时期,“四经绞罗”的丝绸依然是高端丝绸的代表,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新技术的出现,传统的“四经绞罗”工艺由于其纺织难度较大也就逐渐失传了,直到这件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的出土,人们又再一次看到了古代传统“四经绞罗”工艺制品的精美。那么这“四经绞罗”是怎样纺织的呢?
其中还要求经丝不能有任何的错位和打结,就连经丝相绞的次数也有严格的要求,而且还要统一,所以这就对纺织工人的技术和手法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四经绞罗”技艺难度大,效率低,能纺织出来的成品那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分享
2021-12-29 14:55:53
2021-02-08 23:31:15
2021-01-07 17:14:33
2020-10-12 14:06:12
2020-10-12 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