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战国古墓曾发现高危文物,专家用这招将其从墓内取出
电脑版 2018-10-11 18:34
湖北省郧县曾经发现一片战国的古墓,其中一口巨大的棺椁中,竟出土了一个呈现跪姿的人骨架,两千年多的岁月磨难,地下阴暗潮湿环境的腐蚀,让它几乎不能上手,如何将其完整地运到湖北省的博物馆,确实成了一个大难题。一个从北京请来了姓王的专家,只用了五百块钱,便完美地解决了这个脆弱的骨架的提取工作,。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湖北省郧县安阳镇党小河村的村民们,在生产队长的领导下,他们在五谷庙岭开山劈石,修建水渠灌槽的时候,发现了一片战国时代的古墓地。
湖北省博物馆的专家们,接到小河村村支书的电话,急忙乘坐着吉普车,接着又换乘毛驴车,颠簸了几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这片战国的墓地。专家们在这片战国的古墓,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还有一些骨制的狩猎器,可是这一日,湖北省博物馆的专家们,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巨墓。之所以称这座古墓为巨墓,是因为墓主在战国时代的地位很高,应该是战国地方性的一位高官,他的木棺全都是一尺左右厚的榆木所制,重有几千斤,更让专家们头痛的是,这位战国高官的棺材盖子裂开了,棺材中已经被漏进去的黄土堆满了。
专家们掀开了棺材盖子,然后就开始清理黄土,可是刚刚开始清理,就发现了一个异常的情况,这个棺材中,竟出现了一个跪姿的人骨。这位战国高官的棺木中,怎么会出现一个跪姿殉葬的人骨?如果这个人骨是个奴隶,他不可能葬在自己主人的棺椁中,如果是个侍妾,又不可能采取跪姿的方式殉葬,很显然,这个跪姿的白骨身上,充满了未解的谜题。如何能将它安全地运回湖北省博物馆?当时有专家提出了两个建议,一个是将白骨化整为零,一块骨头,一块骨头地拆开,然后到博物馆再进行拼装。
第二个方案就是修路,将吊车和汽车开到五谷庙岭,然后来一个整棺吊运,可是这种“场面浩大”的运输方法,至少也得花费几百万元人民币,很显然,这笔钱绝对是博物馆方面负担不起的。博物馆方面的领导,将两个方案全都否决,他随后,就向北京的文物局,打了一个求帮电话。北京的文物局绝对是藏龙卧虎之地,很快一名专司文物保护的王专家,就坐火车来到了湖北,并很快开始了完整、无损提取跪姿白骨的工作。
湖北省博物馆的领导不放心,他在接风宴上,拐弯抹角地问起了无损提取的价格,王专家伸出了一个巴掌,这位领导诧异地说道:“五千元?不会是五万元吧?”王专家笑道:“五百元就够了!”王专家提取白骨的东西只有四样,最值钱的就是一个可以装下那个白骨的松木箱子,接下来是稻草,草纸和石膏。提取的程序是,先用两头开口的木箱子套在白骨的身上,然后用草纸包裹在白骨的骨骼外面,空隙中塞满稻草,接着再往稻草的空隙中浇灌稀释的石膏进行固化。
这个用石膏、稻草和木箱子组成的提取和固化文物的保护措施,总重量也没有超过两百斤,完全可以用手推车将其运到五谷庙岭,王专家真的可以被称为是文保方面的专家,他只用五百块钱,便完美地解决了将这具跪姿白骨安全运到博物馆的“疑难”问题!虽然这具白骨,经过专家研究,没有给出为何会采用这种诡异的葬式的答案,以至于它不能公开展出,至今还被锁在了湖南省的地下保险柜中,但这位王专家,为文保做出的突出贡献,确实值得褒扬,并值得让后人永远记住!
分享
2021-12-29 14:55:53
2021-02-08 23:31:15
2021-01-07 17:14:33
2020-10-12 14:06:12
2020-10-12 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