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部队何敢以一百重甲全歼一万骁勇八旗兵?
电脑版 2018-08-22 11:00
公元一六二三年九月,兵部尚书孙承宗命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与副总兵满桂带领士兵一万余八驻防宁远,意图御敌于山海关之外。一到宁远,袁崇焕就亲自抓紧训练士兵和开垦田地囤积粮草,并且依照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的宗旨重新修缉城堡,建好之后城高3丈2尺,雉高6尺,址广3丈,并且拥有西洋大炮11门,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桥头堡重镇。公元一六二六年正月,努尔哈赤亲自统领十三万八旗军向西渡过辽河,兵锋直指宁远。
而这时宁远只是一座四面毫无屏障的孤城,守城士兵不足两万,面对六倍于己的敌军,形势相当不利。然而袁崇焕一点也不怕,他早就料到后金会来攻城,决定采取坚壁清野的计策,把城外小麦收割干净运进城里,再把城外房屋焚毁,让老百姓迁进战内,号召全城军民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抵抗外敌守卫城池。正月二十三日,后金大军全部抵达宁远,努尔哈赤亲自视察地形,下令扎下十多处营寨,把宁远围得水泄不通,切断宁远与关内的联系,准备在适当时刻发动攻城之战。
不过袁崇焕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命令安置在城头的十一门红衣大炮一齐向后金营垒射击,打得后金军鬼哭狼嚎伤亡惨重,不得不将大营向外转移。正月二十四日晨,努尔哈赤下令攻城,几万八旗兵如汹涌的潮水一般不顾生死地向宁远城冲去,人叫马嘶,杀声震天。面对如此密集冲锋的队伍,这时明朝的红衣大炮又派上了大用场,一个齐射,就杀死杀伤数百八旗兵。但是努尔哈赤气定神闲一点也不慌,因为他知道,只要他的军队顺利冲到西洋大炮射击的盲区,就能够展开迅猛攻城了。
就在八旗军冲到城墙之下时,突然从城门中冲出一支一百来人的骑兵,这支骑兵队个个凶神恶煞杀气腾腾,他们披着重重的铠甲,骑着双战马,手里都提着杀人利器三眼铁铳,在距离八旗军五六十米开外就开始射击,杀得八旗军人仰马翻死伤无数。这支骑兵横空出世让努尔哈赤猝不及防惊得张大嘴巴半天合不拢来。在一轮电闪雷鸣般的火器射击后,这支骑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敌人身边,举起二三十斤的铁枪托恶狠狠地向八旗兵的头上砸去,手起处头骨迸裂,脑浆四溅,一命呜呼。
随着战事的推进,明军的炮火更加猛烈,打得八旗兵毫无还手之力,简直是送死,很快后金军士兵的尸体就堆成了小山,鲜血染红了大地。事后努尔哈赤才知道,这支军队就是明军中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是袁崇焕秘密收藏的王牌部队。依据《明季北略》描述明军参将祖大寿胸怀大志素有报国之心,所以在未上战场之前就天天招募和训练自己的家丁,天长日久就锻炼成一支骁勇善战的特种部队,这支队伍的组成人员大部分是蒙古人和夷人,是在历次战斗中投降或俘虏的异族士兵。
根据史料可知,首先它是一支锐不可挡的骑队,特别善长于骑马射箭,表现优异;第二,它的成员是最凶悍好战的蒙古人和少数民族人,有万夫不当之勇;第三,它的前身是明朝大将军祖大寿一手创立的“祖家军”,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跟随其南征北战因此也建设有一支由他自己控制的夷人部队。这里需要澄清一下,关宁铁骑不是袁崇焕所亲手创建,而是因为他曾任过祖大寿的上司,所以也直接指挥过这支精锐骑兵,之后,袁崇焕忙得焦头烂额,带着自己军队风尘仆仆地去全国各地镇压叛乱,一直到被皇太极离间含冤入狱。
他根本无时间想到去建立一支自己统领的关宁铁骑。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后,祖大寿接替了他的位置,任辽东镇总兵。祖家军常常要到处剿匪,数年征战,杀敌无数,威震辽东,所以“关宁铁骑”战无不胜的神话因而传播四方,甚至被写进明清小说当中。后来因为在关键性战役松锦之战中被后金军打得大败,祖大寿被迫投降了努尔哈赤。祖氏投降清朝后,关宁铁骑也被收编混入八旗军中,为皇太极所用,反过来攻打明朝。
整个大明朝仅剩下吴三桂统领的数千关宁铁骑还在垂死挣扎苦苦支撑抵抗八旗军入侵,然而吴三桂却置国家利益不顾,记恨私仇,为了给心爱的爱妾陈圆圆复仇竟然打开山海关大门,带领清军长驱直入直捣京师。至此这支曾在明末战场上叱咤一时的“关宁铁骑”因为两个主人的投降,而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分享
2021-12-29 14:55:53
2021-02-08 23:31:15
2021-01-07 17:14:33
2020-10-12 14:06:12
2020-10-12 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