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

电脑版   2018-08-03 16:55  

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时代已经很受武则天宠爱,有机会参与政事。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曾经和张家兄弟有过冲突的太平公主暗地里也参与了政变,唐中宗李显继位后,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食实封五千户,有权力开府。唐中宗李显时代,太平公主也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史载,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昏庸懦弱,大权操于他老婆韦后、女儿安乐公主之手。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

张柬之等拥立李唐复位的有功之臣均遭贬逐,太子李崇俊被杀,武三思等武氏残渣余孽迅速泛起并复活,韦后纵容其堂兄韦温等掌握大权,还公开支持女儿安乐公主大肆卖官鬻爵,又大兴土木,修筑寺院道观,奴役压榨人民。她独持权柄,牝鸡司晨,祸乱朝纲,施政能力与水平却远不如武则天。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唐中宗李显去世(历史记载李显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但这种说法大概率是胜利者给失败者安的罪名,两人无害死李显的动机)。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

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等人,立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继位。太平公主不但派遣儿子薛崇简等势力参与了政变,还亲手将韦后所立的皇帝温王李重茂拉下皇位。太平公主在李旦继位后,势力更加膨胀,增加实封到万户,三个儿子皆封王,宰相多出其门下。李隆基政变有功,李旦继位后,只是李旦第三子的李隆基被封为太子,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对姑侄,从政变时的合作关系开始走向对抗。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

太平公主企图让唐睿宗李旦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但李隆基也已经有自己的势力,太平公主未能成功。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唐睿宗李旦也是个昏庸的皇帝,他似乎甘心被个性强势的太平公主摆布,太平公主仗恃扶睿宗上位有功,在朝中大树党羽,集聚私人势力,并逐渐开始左右朝政。史载,当时有7位宰相,居然有四人是太平的亲信,满朝文武,大半都争相趋附她,唯其马首是瞻。太平公主势焰熏天,视睿宗李旦如傀儡。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

刚开始,太平公主见李隆基年纪轻轻,有些不以为意,后来见他英明神武,又很善于接纳英才,怕他日后尾大不掉,对自己专权不利,于是渐把矛头对准了隆基。太平公主大造舆论说,如今的太子不是皇长子,不应立之,自古废长立幼都有后顾之忧与不测之祸。想阴谋废掉隆基的皇储之位。太平公主在朝中势力很大,且很有些政治能量与手腕,所以隆基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固。史载,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让位给太子,李隆基幸运地即了帝位,是为唐玄宗。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

然而,睿宗退而不休,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以及重要的军政大事仍由他裁定。在此期间,玄宗李隆基和姑母太平公主间的矛盾日趋激烈,关系极为紧张,双方剑拔弩张,各自磨刀霍霍,暗藏杀机,均想置对方于死地。李旦上位后,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另眼相看,凡军国政事都与他们商量。此时的太平公主,气焰正盛,并不把李隆基放在眼里。等她发觉这个侄儿会给自己的政治前途造成威胁时,李隆基已经成了气候。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

颇为懊恼的太平公主于是想用计谋扳倒李隆基,一来散布流言,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当太子;二来派人监视李隆基,经常向李旦打小报告;三是有目的地聚拢朝中反对李隆基的力量,形成一个意图不轨的小集团。幸亏李隆基在唐隆政变中的表现令朝中重臣们刮目相看,树立了一定的威望,才能和太平公主抗衡。李旦不是什么杀伐决断的厉害主子,总想着平衡这姑侄二人的关系。于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明争暗斗一直是此消彼长,始终没个结果。712年,太平公主心急了,乘着天有异象,想借机除掉李隆基。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

也许是李旦厌烦了太平公主的弄权行为,也许是审时度势下觉得还是自己儿子靠谱,这回李旦终于做了个明确的决定——他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自己退居二线去了。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还是不愿意退出这场夺权斗争。公元713年7月4日,是她准备发动政变推翻李隆基(此时已是唐玄宗)的日子。7月3日,李隆基先下手为强,把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一锅端了,”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家,公主诸子及党羽死者数十人”。至此,李隆基才正式掌控了整个大唐王朝。

武则天死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分享

相关信息